(七)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
依托各類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重要集散地區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費地區,建立區域性各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優化配置冷鏈物流資源,為建立冷鏈物流產品監控和追溯系統奠定基礎。鼓勵市場信息、客戶服務、庫存控制和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和交易管理等應用系統軟件開發,健全冷鏈物流作業的信息收集、處理和發布系統,全面提升冷鏈物流業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廣應用條型碼、RFID(無線射頻識別)、GNSS(全球定位系統)、傳感器技術、移動物流信息技術、電子標簽等技術,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臺。明確冷鏈物流信息報送和信息交換的責任機制,提高政府監管部門的冷鏈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提高行業監管和質量保證水平。
四、重點工程
(一)冷庫建設工程
鼓勵肉類和水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冷鏈物流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零售企業等經營主體,在技術改造和充分利用現有低溫儲藏設施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一批設施先進、節能環保、高效適用的冷庫,滿足全社會對儲藏設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動全社會通過改造、擴建和新建,增加冷庫庫容1000萬噸。
(二)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
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在大中城市周邊規劃建設一批具有低溫條件下中轉和分撥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類和水產品分割、果蔬分揀以及包裝、配載等處理流程,形成冷鏈長短途有效銜接、生產與流通環節緊密聯系的物流體系,促進其與上游的屠宰加工企業、批發市場以及下游的超市等零售市場協同推進冷鏈發展。
(三)冷鏈運輸車輛及制冷設備工程
鼓勵大型冷鏈物流企業購置冷藏運輸車輛,到2015年,爭取全社會新增冷藏運輸車4萬輛,大幅度提升冷鏈物流企業的冷鏈運輸能力,提高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率;鼓勵肉類和水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企業購置預冷保鮮、冷藏冷凍、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工具等冷鏈設施設備,提高冷鏈處理能力,逐步減少“斷鏈”現象的發生。
(四)冷鏈物流企業培育工程
根據我國生鮮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格局,重點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采用政策傾斜等方式,鼓勵其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務網絡,強化資產重組與戰略合作。
(五)冷鏈物流全程監控與追溯系統工程
按照規范化、標準化運作的要求,選擇50個果蔬、肉類、水產品等大型農產品生產及物流企業,率先建設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充分利用現有的企業管理和市場交易信息平臺,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追溯系統。
(六)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工程
加快肉類特別是豬肉,以及水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大型肉類和水產品企業改造生產流水線及溫控設施,加強產品排酸、預冷等低溫初加工設施建設,積極推廣肉類和水產品冷藏運輸和全程監控技術,推動零售環節超市、大賣場冷柜銷售方式,形成“無縫化”連接的肉類冷鏈物流體系。加強中央直屬豬肉儲備冷庫和地方豬肉儲備冷庫建設,依托企業冷庫完善豬肉儲備體系,提高政府對豬肉市場的調控能力。
頁次:5/7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