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風潮讓駕駛人產生各種相對應的汽車內設備功能需求,包括觸控屏幕、大型顯示器等技術,都已經成為車用資訊領域的商業化產品。但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調查,隨著汽車運用的科技越來越復雜,車內信息顯示器的規格條件也越來越廣泛且多樣化,同時,這也衍生了駕駛人可能因此分心的問題。
Frost &Sullivan的“歐洲與北美車用顯示器/儀表板市場策略分析”報告,預估在歐洲,車用中央顯示器、觸控屏幕以及抬頭顯示器市場規模,到2017年將分別達到9500萬、200萬以及50萬臺;在北美,中央顯示器、觸控屏幕以及抬頭顯示器市場規模,則將在2017年分別達到600萬臺、300萬臺和40萬臺。
“汽車內的因特網連結性,衍生出多樣化的車內網絡服務、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以及娛樂相關功能;”Frost &Sullivan分析師Krishna Jayaraman表示,“此趨勢也帶來了對大型化、智能化信息顯示系統的需求,以支持所有的信息內容。”
消費者對舒適性、便利性與安全性相關車內信息不斷提高的需求,導致了信息超載,因此也激勵了能完整顯示這些信息的新技術以及較大屏幕的開發。
“信息管理是一個大挑戰,也與駕駛人分心的問題密切相關。”Jayaraman強調,“汽車制造商所面臨的狀況是,必須在提供領先對手的技術以及維持人機接口的易用性兩個方面找到平衡點。如何安排信息的優先級,以及將信息分流至車內的不同顯示器,是最迫切的需求。”
而因為信息超量可能導致的駕駛人分心問題,也凸顯新一代人機接口解決方案的重要性不只是要儲存信息,也要透過優先級的安排,限制呈現在駕駛人眼前的信息量。
Frost &Sullivan指出,為了顯示更多的信息,市場對較大尺寸車內中央顯示器的需求也有增加;然而多模式輸入(multi-modalityofinput)接口卻無法帶來幫助,因為信息必須要經過優先級安排,分流至不同的顯示選項。“例如與汽車特別相關的必要信息,是應該要呈現在抬頭顯示器或是儀表板上,但其它的娛樂相關功能則應駐留在中央顯示器。”Jayaraman表示,“此外,限制取得網絡內容的自由,也是避免駕駛人分心的一大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