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建立了較完整的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業,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國內企業在生物傳感器、化學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圖像傳感器、工業傳感器等領域的專利實力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近幾年國內傳感器市場一直持續增長,速度超過10%,2010年我國傳感器銷售額達到905億元。為進一步探究我國傳感器行業的現狀與發展,本刊記者特別邀約傳感器領域的權威專家徐開先先生,了解一下國內傳感器廠商地理分布情況。
徐開先先生簡介:現任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傳感器分會名譽理事長,曾主持和參加國家重大項目“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籌建,并完成該項目的組建工作,獲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徐:我國傳感器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并逐漸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布局。2009年我國主要傳感器企業有接近一半的比例分布在長三角地區,其他依次為珠三角、京津地區、中部地區及東北地區等。
長三角區域:以上海、無錫、南京為中心,逐漸形成包括熱敏、磁敏、圖像、稱重、光電、溫度、氣敏等較為完備的傳感器生產體系及產業配套。由中科院和高等院校 為核心,從事新型傳感器的研發和生產。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在無線傳感網絡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無線傳感網絡三層體系結構。上海、南京等地的壓力傳感器,無錫美新半導體公司生產的MEMS加速度傳感器等都有優良性能指標和市場前景。
珠三角區域:以深圳中心城市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資企業組成以熱敏、磁敏、超聲波、稱重為主的傳感器產業體系。深圳清華研究院利用石英諧振原理的稱重傳感器,己產業化規模生產,產品主要出口國外。該院生產的紅外非接觸測溫儀在非典時期發揮過重要作用。
東北地區:以沈陽、長春、哈爾濱為主,主要生產MEMS力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濕敏傳感器。如沈陽儀表院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產的MEMS硅壓阻、硅電容傳感器、SOI高溫傳感器等,哈爾濱49所生產的氣體傳感器等。
京津區域:主要以高校為主,從事新型傳感器的研發,在某些領域填補國內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納米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北大、北航等高校均有相關的傳感專 業和實驗室進行新器件的探討,北京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在傳感器芯片系統研究有很大進步。704所在航天傳感器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京津地區的傳感器企業的產 品結構主要集中在高技術、綠色環保傳感器及元器件,代表企業有萊姆電子及圖爾克科技,此外,比業電子在微波傳感器領域填補了國內該產業空白。
中部地區:以鄭州、武漢、太原為主,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在PTC/NTC熱敏電阻、感應式數字液位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等產業方面發展態勢良好。如鄭州煒盛 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氣體傳感器己實現產業化批量生產,在儀器儀表、工業領域、煤礦安全、石化、冶金、汽車電子等方面有廣泛應用。其它包括華工科技產業 股份有限公司高理電子分公司、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漢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此外,傳感器產業伴隨著物聯網的興起,在其他區域如陜 西、四川和山東等地發展很快。西安優勢微電子公司生產的唐芯一號,推出了國內首顆物聯網核心芯片。電量隔離傳感器、智能電量變送器、車用氧傳感器、火災探 測器、聲光報警、水流指示器等產品領域方面迅速發展,代表企業有綿陽市維博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康達(成都)電子有限公司和西安盛賽爾電子有限公司等。
來源:傳感器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