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浪潮,讓同城O2O物流配送服務成為時代的剛需。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尋找一種方式,圍繞著“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的命題,撬開其背后的億萬市場。由此也引發了“自建物流團隊”與“采取眾包物流”這兩種同城物流模式的紛爭。
自建團隊與眾包物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前一陣子,某某快遞作為眾包物流的典型代表,拿下了5000萬美元融資。“某某快遞遞最大特色在于眾包模式和信用體系,聚合精品購、代購和生活類產品(鮮花、蛋糕、咖啡、美食等)運送等服務信息,支撐它的核心是自由快遞人,他們主要任務是幫客戶跑腿、代買、幫忙。”很顯然,某某快遞是一個極為接地氣的眾包物流商,更接地氣的說法是一家規模化的跑腿公司,相近的公司還包括某某達等等。

雖然眾包物流利用共享經濟的優勢,極其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運營管理成本,甚至還提高了配送的效率,比如通過平臺制定的規則,以及LBS定位方式等等。但是在物流行業最為核心的兩大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即配送服務質量與配送服務的穩定性難以保證,這也是眾包模式備受爭議的痛點。
或許服務僅針對個人,為他們提供日常代購取件等業務,眾包模式似乎顯得有點無懈可擊。但對于商家而言,他們更需要服務配送的穩定性。譬如,商家在下雨天的外賣訂單往往會翻倍。這個時候,如果一家商家平時大部分是依靠眾包物流,這簡直無異于親手引爆了自己埋下的定時炸彈。
不僅如此,眾包物流入職門檻極低,基本上都貼出了“順便賺外快”的標簽,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C端配送員實現快速擴張。但對于同城配送中出的問題以及配送員不良的配送服務體驗,大家追究的成本卻變得很低。兼職畢竟是兼職,大家都抱著賺外快的心態,就很難要求他們都具備專職配送服務的敬業精神。
不是每一次革命,都需要一場顛覆性風暴
在同城配送的沃土上,眾包模式相當于把土地都分給路人進行耕作,服務質量與責任感難以把握,可耕作一時,不可全權被替代;自建物流相當于全面換血,雇傭自家人進行耕作,但是這種方式難以快速壯大,而且重模式成為發展的阻礙。尤其是同城配送往往具有其本土特色,保留耕種隊伍的原生性顯然是最好不過了。

因此,是否存在一種更為“平靜”的方式來解決同城配送的物流矛盾呢?有人想到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算法,以工具為媒介引入同城配送服務商的概念。在配送力量上,服務商直接“就地取材”進行重點服務優化。一方面通過專用軟件工具,提高同城配送效率,降低同城配送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工具構建起線上平臺,讓這些看上去似乎一盤散沙的單個配送公司又能凝聚成一個團隊,為他們搭建良性溝通與交流的平臺,達到“自建物流”的效果。
重新優化定義同城配送的規則
借助這種服務商模式,還能規范同城配送行業的規則,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要知道,在一切既定的規則環境下,配送服務則更加趨向口碑化。服務商將分析各區域配送市場的情況,建立配送行業的新標準。如此一來,同城配送市場那些只通過壓低服務價格吸引客戶的配送團隊將逐漸被淘汰,從而達到人格化配送目的。

比起上述爭議的兩種模式,同城配送服務商的好處在于其既不需要擔心眾包模式帶來的不穩定性,又可以避免自建配送團隊帶來的高成本風險。以工具作為載體的服務商模式對于許多配送團隊存在極高的粘性,或將為同城配送殺出一條新路。
就目前而言,眾多打著各種旗號的自建配送與眾包模式的團隊已經無比亢進,兩路兵馬均試圖發動起同城配送的互聯網革命。因此,“輕姿態”跑腿服務商角色的出現無疑將重新燃起了他們做好配送服務的信心,尤其在現代化跑腿工具的幫助下,他們也將以更平衡合理的方式為客戶實現更優質的配送服務。
來源: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