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京東物流的兩點建議
關于京東的發展,在網絡上已經有比較詳細的分析,如他各個發展階段的分析,數據的分析,也有發展方向的闡述,我這里不想大做文章。我從以下兩點來給京東物流提出建議:
1.大規模自建:無奈選擇,成本甚高;應分配“自建”與合作物流的比率
京東物流的發展特點其實和他自身的成長也有很大關系,因為阿里在電商企業中全面領先的地位,將讓京東在品牌知名度、信息技術、人才優勢等方面沒有太多的機會競爭,京東的選擇就是劍走偏鋒,全力發展物流服務,把物流做到極致,以此來作為它的核心競爭點。物流行業在別人看來是輕資產行業,但實際形成一定規模后,它的資產投入不比生產企業少,所以京東需要規劃物流規模,并逐漸分配公司資源強化自己在電商平臺經營中的短板。物流企業的規模效應,必須是結合一定的市場條件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要維持一定規模的物流運作,需要持續不斷的大量投入,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資源分配,物流作為服務行業,在管理的細節中也非常瑣碎,過于龐大的物流規模管理,將分散公司決策層的精力。
長期以來我都有個想法,“自建物流”模式是否就必須企業親自來經營和管理物流環節,個人認為可以借鑒目前市場已有的一種管理模式,如美的電器和安得物流的關系,安得物流的前身就是美的電器的物流部門。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以下幾點,a,此種模式不會降低電商對物流的控制力度。b,讓這個獨立的物流企業融入到社會物流市場中,開放物流平臺,多元化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成本。c,京東將能更加關注電商平臺的建立,且在許多方面能分散競爭對手和客戶的注意力,如上面提到的,物流服務價格定位過高等。目前的物流企業經營困惑,京東何必再投入到社會物流的血雨腥風中?開放平臺,通過整合社會資源,降低成本,對京東絕對百利而無一害,而且諱疾忌醫從來就不是正確的做法。
對自建物流模式,我從來都不持反對意見,自建物流的優勢有很多,但我認為面對如此基數的物流服務需求,是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動才能完成這個工作的,在如今這個講究團隊合作的社會,專制與壟斷一般都是方面教材。京東目前有全中國領先的倉庫資源,以及數量日漸龐大的物流服務團隊,任其規模發展,反而在將來可能是京東發展的“規模之痛”。因此京東需要建立和完善與社會物流企業的合作機制,分配“自建物流”以及部分合作物流的比率。
2.大干快上、細膩不夠
京東快遞物流的價格高于四通一達,僅次于順豐,郵政。這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京東已經能在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前端具有優勢,但是價格制訂卻是定位在中高端,這個定位個人認為有待商榷,原因如下:第一,擴大規模,自建物流都是京東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物流作為京東電商的一大優勢,自然是要把它作為武器用出去,如果你能打敗阿里物流聯盟中的企業,對商戶而言商戶而言,也是京東電商對阿里電商的一種超越。第二,京東物流服務定義為高價,是自己直接制定的,中間沒有第三者存在,從商戶來看會懷疑如此的定位是不是合理,而且矛頭會直接轉接到京東身上。另外,如果是成本沒有得到控制,意味著京東在把握倉庫運作與運輸的關系、網絡制定合理性等方面還做得不夠好,后面還需要大力完善。
在京東發展物流的道路上,歷來都是“土豪”的做法,大投入。京東系電商物流由于其巨大的規模效應,加上電商企業有超出其他物流企業的資本支持和本身敢于投入到物流,讓這些公司都有機會發展“自建物流”模式,但同時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和其他物流企業對物流資源、專業人才的競爭,這也必將刺激國內的物流企業必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身是對中國物流行業的一個巨大推動。但我個人有點反感這類做法的,任何行業都是需要循序漸進才能沉淀其核心競爭力,大投入能夠帶來飛速的發展,但會遺留很多弱點,這些弱點就是制約以后公司發展的定時炸彈。特別是在物流這行,大的投入并不一定是能帶來成功的,雖然對物流的投入能夠對這個行業本身帶來活力與發展,但這個方式確實“暴力”,希望以后京東在發展方向上能注意這方面,通過人才的培養,物流標準的持續改進等眾多方式來沉淀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總結:以京東為代表的自營電商物流的最大優勢就是“自建物流”,同時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也在這方面。是成是敗,在于它們中的誰能用一種創新的方式突破目前中國傳統物流產業的頑疾,加上自身管理和正確的物流規劃來贏得更多的核心競爭力。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