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終,國內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諸如餐飲、家政服務等行業的“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如約而至。
而當前,國內快遞行業也陷入用人困境。國內某快遞公司打出萬元月薪招聘快遞員的“懸賞令”依然難以招到員工,該公司副總裁直言,“高薪不是問題,問題是高薪也留不住人才。”
行業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激烈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快遞行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國營、外資、民企三方在快遞業展開激烈角逐,成為國內市場競爭最為充分也最為殘酷的行業。
2011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5.8億件,同比增長52.8%,為2010年全年的67.5%;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35.2億元,同比增長26.5%,占2010年全年收入的58%。
從業務總量看,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1000萬件,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從快遞業的業務結構上看,2011年上半年,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收入分別占全部快遞收入的8.9%、57.9%和26.5%。與上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上升2個百分點,異地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上升3.6個百分點,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5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快遞服務業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快遞企業已經超過一萬家,其中民營快遞企業數量最為龐大。目前,全國民營快遞企業法人超過兩千多家,分支機構達七千余家,主要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三大區域內。民營快遞企業不僅控制了九成左右的同城業務,而且還占據異地業務的半壁江山,與國有快遞企業的競爭趨于白熱化。
數據顯示,在當前的快遞行業中,民營快遞企業吸納數量最多,容納的就業人數已經超過100萬人,預計到2013年,直接就業的人員將達到210萬,而間接帶動的就業人員可達240萬。
此外,隨著我國互聯網用戶和電子商務貨運量的快速增長,也推動我國快遞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目前,電子商務每天產生的快件量已超過500萬件,占全國日發送快件總量的一半左右,也帶動了快遞業務收入每年約20%的強勁增長。
我國的快遞業發展較晚,然而行業發展迅速,對快遞人才的需求量大。然而現實情況是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專業快遞人才相對缺乏,從而導致了“高薪留不住人”的尷尬局面。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快遞業的發展壯大創造了良機,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快遞行業已從暴利時期進入微利時期。而民營快遞企業之間為了爭奪市場,紛紛采取價格戰。行業競爭已從良性競爭進入惡性競爭,其競爭程度非常激烈。“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成為國內快遞行業殘酷競爭下掙扎的真實寫照。
但應該看到,雖然我國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快遞行業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我國快遞行業雖然業務總量已經躋身世界三甲,但從人均量來看,我國不足2件的人均量遠遠低于國際上4.1件的水平,更遠低于美國人均26件、日本人均25件的水平。目前,美國三億人口每年產生的投遞量約為80億件,而我國13億人口包括4億網民每年產生的投遞總量為20億件,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
群雄逐鹿
目前,中國的快遞市場存在三大競爭主體中國速遞服務公司(EMS)、外資快遞巨頭及民營快遞企業。
作為國內資本和實力都最為雄厚的快遞業巨頭,EMS從1985年成立以來,不僅雄踞國內快遞業務榜首,還以絕對優勢主導著國內快遞企業的國際業務,并長期保持國際業務50%以上的市場份額。隨著新《郵政法》的頒布實施,EMS憑借自身覆蓋全國城鄉的眾多網點及政策扶持的優勢,其市場地位有望進一步加強。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EMS幾乎是國內快遞業務的惟一經營者。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深化,我國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企業對商務文件、樣品、目錄等傳遞的時效性、方便性、安全性產生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上海申通及深圳順豐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應運而生,并在短時間里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發展起來,成為中國快遞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民營快遞企業占同城快遞市場份額的75%以上。這是目前中國速遞市場上競爭最充分的市場。近年來隨著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增加,競爭日趨激烈,價格迅速下降,近兩年價格降幅達到了40%。
民營快遞企業是經營同城快遞業務的“主力軍”。2010年,全國同城快遞業務量達到5.36億件,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2.90%,業務收入達到41.37億元,占全部快遞業務收入的7.20%。2011年上半年,同城快遞業務收入占全部快遞收入的8.9%,業務量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2.8%。
民營快遞企業有著相對比較低廉的價格,相對靈活的服務和較高的效率,為其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產生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民營快遞企業。
現代快遞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項利潤豐厚、市場規模及潛力巨大的產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UPS、FedEx、TNT、DHL等國際快遞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在全球具有實力和影響的跨國公司,四巨頭牢牢占據著全球快遞市場的主要份額。
隨著我國經濟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全球快遞業“四大”巨頭先后登陸我國,給我國快遞業帶來了全新的經營理念。“四大”巨頭領跑的快遞業不是簡單的門到門、戶到戶的貨物收取和運送,而是集電子商務、物流、金融、保險、代理于一身的綜合性、多元化企業。“四大”巨頭除主營快遞服務外,還發展了包括庫存、運輸、配送、貨代
及售貨服務等多項物流服務。
外資快遞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基礎、強大的技術支持、優良的工作團隊、豐富的管理經驗。目前,UPS、FedEx、DHL、TNT已經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業務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業務量及營業收入均保持20%以上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物流行業調研報告中劉瑞柏指出,目前我國的快遞業還處于發展階段,以EMS、宅急送、順豐速遞、申通快運等為代表的中國快遞業,還局限于點到點、門到門的單一快遞模式,尤其是眾多私營個體快遞公司,服務范圍更是狹窄,在很大程度上充當著“跑龍套”的角色。
行業整合勢在必行
經過多年高速發展,快遞業已成為社會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面對國內快遞業服務質量差、核心競爭力低的局面,運用并購手段推動快遞業整合重組將成為快遞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家郵政局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繼續下大力氣優化快遞發展環境,計劃到2015年,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初步構成便捷高效、安全有序、技術先進、布局合理的快遞服務體系。
而新《郵政法》的頒布施行,將有效推進快遞行業的整合,持證上崗、資金規模、服務能力、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限制,也將促進快遞行業的大洗牌。行業整合給EMS及UPS、FedEx、DHL、TNT帶來發展良機的同時,也為國內數以千計的民營快遞企業敲響了警鐘,促使它們不斷提高自身實力,積極參與行業調整升級,在新《郵政法》及EMS、UPS等國內外巨頭的夾擊下謀求出路。
前瞻產業研究院物流行業調研報告員劉瑞柏認為,作為市場化競爭最為充分的行業之一,快遞業順應新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屬于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服務行業,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快遞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也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瑞柏指出,在快遞業行業整合勢在必行的
潮流之下,民營快遞業應重視品牌建設,優化業務結構,以“品牌先導,規模發展,優勝劣汰,優化重組”作為今后發展的指導方向。
劉瑞柏同時指出,民營快遞企業應重視建立員工的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切實提高職員職業道德素養,這是今后民營快遞企業立足和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