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演繹本年的收官戰。盡管航商大力縮減運力,但鑒于運輸需求深處隆冬,供需的天平難以平衡。為迎接傳統新年前出貨小高峰,航商月中在多條航線上推進運價恢復計劃,但執行效果各異。12月27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1084.44點,較上月末上升1.7%;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為1113.73點,較上月末上升11.8%。
1、歐地運價年前反彈
歐洲航線,總體處于淡轉旺的交替期,貨量表現平淡。月初行情延續上月趨勢進一步轉淡,刺激航商加速布局運力臨時停航措施以穩固艙位利用率,并迎接接下來的漲價計劃。月中,航商有力的運力控制以及部分新年前貨量的出運推動市場順利上漲,漲后市場平均運價達1550美元/TEU以上。得益于從嚴的運力控制,以及對新年貨量的信心,漲價后三周平均市場運價保持在1500美元/TEU以上。但各航商不同的定價策略及對市場未來的預期令目前部分航商間市場運價價差高達500美元/TEU,中小型航商市場運價普遍低于大型航商。地中海航線,月初貨量下滑速度甚于歐線,部分船公司首周艙位利用率不足70%。盡管該航線跟隨歐洲航線漲價,但貨量加速下滑及略為寬松的運力供給致即期市場訂艙價格走勢未如歐洲航線穩健。12月27日,中國出口至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指數分別為1457.9點、1527.5點,較上月末上漲6.1%、2.6%。
2、北美航線上漲乏力
北美航線,漲價執行情況未如歐地航線強勢。隨著傳統中國農歷新年出運季的即將到來,航商也在本月開始“預熱”市場運價。本月中,大部分航商執行既定的漲價計劃。然而,運輸需求的表現卻挫傷了部分航商漲價的決心:盡管航商相應收緊運力配置(據Alphaliner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2月遠東至北美航線配置運力較上月環比下滑3.4%。),但從總體來看,美國航線運力配置仍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主流航商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全月在九成上下徘徊,導致上海至美國東西兩岸航線的實際漲幅僅為宣漲的50%,更有部分航商對本次漲價有所猶豫,漲價計劃順延一周執行,市場整體上升動能偏弱。12月27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費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1803美元/FEU、3107美元/FEU,分別較上月同期微漲2.0%、3.4%。
3、澳新運價深度下跌
澳新航線,亞澳運價協定組織(AADA)內成員繼續履行常規性的輪流停航計劃,但鑒于需求端未見任何利好,市場供求關系繼續失衡,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僅維持在85%左右,多數航商加大低價攬貨力度,市場運價低位下探、跌幅加深,單月跌幅逾200美元/TEU。12月,上海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費及海運附加費)平均值為791美元/TEU,較上月平均下跌22.2%。
4、日本航線平穩微調
日本航線,貨物需求小幅下滑,上海港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下滑至80%以下,市場運價略有下降。12月,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日本航線運價指數平均為799.6點,較上月平均下降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