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1月份,全國完工出口船427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7.5%;承接出口船訂單133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9%;11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938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1.3%。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4.6%、78.3%和82.8%。
據專業人士表示,根據目前船企在建船舶情況,預計2013年前三四個月,我國月度船舶出口額將繼續回落。
從以上船舶行業各方面運行數據中可以看出,2012年我國造船行業一直在“寒冬”中運行。
一方面,國內造船行業面臨“三難”的挑戰。目前造船完工量已經連續12個月超過同期新接訂單量,在統計范圍內的船廠中,1/3的企業沒有接到訂單。受航運市場低迷,船東經營持續虧損的影響,交船難的現象從中小船廠向骨干船廠蔓延。船東更改設計、變更合同期、嚴格檢驗、調整船價等要求越來越多,加上國際新標準、新規范陸續實施,船舶交付越來越困難。部分企業管理粗放,對規范、標準理解不充分,對船東的嚴格要求不相適應,交船難度明顯加大,延期交船情況增多。由于船東不愿提船,滯留貨款難以收回,企業還承擔著碼頭、人工及財務的高昂成本。造成造船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在以往“交船難、接單難”之后必須接受“盈利難”的挑戰。
另一方面,國內外宏觀經濟復蘇較為緩慢,海運市場持續低迷運行,船舶需求萎縮,出口持續下滑。而且,目前,造船業和運輸業出現了較嚴重的虧損和停產現象。由于海運市場低迷,一些航運公司提前將不賺錢的船舶進行報廢處理。在航運公司減少運力的前提下,造船廠也深受波及并陷入低谷,船廠經營面臨困難,融資難、回款難,企業資金面臨斷流,船廠虧損、倒閉、減員增多。在中國各造船大省船廠相繼倒閉的情況下,業內專家認為,內地有50%的造船廠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破產。
與此同時,目前交付的船舶中高價船比例大幅下降,而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沒有明顯改觀,新船價格也持續在低位徘徊。
后期行業發展仍存在有利的因素
雖然2012年我國造船業在低迷中前進,行業發展存在很多問題,但目前國家仍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后期船舶行業發展仍形成利好。
根據《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到2015年我國船舶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2000億元,出口總額超過800億美元,“十二五”期間行業年均復合增速14.87%,出口年均增長82.06%。
2012年3月,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進一步促進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資委、國家海洋局制定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2012年5月,為貫徹落實《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促進我國船舶工業技術進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標準委組織編制了《船舶工業標準體系(2012年版)》,現予發布。
工信部在2012年8月14日發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年)》。2012年11月29日,國家開發銀行船舶融資中心在大連成立。
各地的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也將為造船行業帶來進一步機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以及《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的出臺,將有力推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為船舶工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同時,日前出臺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目標,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被擺在首位,重點發展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裝備和海水利用裝備。
2012年12月,為幫助中國船舶企業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困境,多部委正研究制定“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船舶工業行動計劃,擬對重點船舶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在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目前,多部委正對我國船舶行業相關企業進行調研。
鑒于造船行業的復蘇仍需要一定的時日,上述這些利好政策在2013年有望延續實施,進而對國內造船行業仍將繼續產生一定的利好。
2013年造船行業走勢預測
船舶行業仍在寒冬期 短期難現好轉:2012年克拉克松運價指數整體在底部震蕩,接近危機時候09年初的表現,相較持續更長的時間。在2013年全球經濟和貿易溫和復蘇的預期下,全球新增運力仍大于對運力需求的增長,必將壓制運價的向好轉變。
由于下游航運業仍然在不景氣周期,新造船價格及運價指數繼續向下尋底徘徊,預計2013年新船訂單也難以有較大改善,行業基本面上今年難以看到翻轉,難以支持數據有更大改善。全年新船訂單預計仍將處于低位,行業仍難走出“寒冬期”。
相關分析機構認為,2013年隨著手持訂單的減少,船企對于新訂單的爭奪將更加激烈,船價將進一步下行。雖然2013年開始運力投放增速放緩,全球經濟有望觸底,但運力的過剩或難以推動新訂單的復蘇。多數專家也表示,目前全球船舶市場供需矛盾難以消除,船舶市場仍將持續低迷,短期內市場回升的可能性較小。鑒于此,2013年我國造船業也將繼續低迷運行,回暖的力度相對有限。
不過,也有分析稱,明年下半年或許出現新船訂單量隨著航運市場的復蘇而增加。分析人士稱,航運業復蘇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造船業復蘇會相應滯后。不過,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的加快,航運業也會加速回暖。專家認為,2014年年底,造船業可能將迎來“春天”。
海洋開發高景氣推動海工訂單創新高:全球能源產業在目前高油價趨勢下,原有的石油氣體生產地區進入成熟及衰退期,因此業界為了確保新的能源資源,開始關注到海洋領域,從中可看出,以后對深海勘探及生產(E&P)項目的投資及關注度持續上升。
據最新監測數據來看,海洋石油鉆采平臺利用率達到83.5%的高位,自升式、半潛式和鉆井船等三種平臺總數達到693臺,三種平臺利用率在2012年均出現了小幅上升的趨勢:淺海開發向好,深海開采依然高景氣,半潛式平臺一直在88%左右的高位,鉆井船利用率也攀升到了90%,自升式平臺利用率上升到86%。從在役工作平臺分布結構來看,半潛式和鉆井船合計占比微升到41%,顯示深海開發仍然較為景氣。預計2013年深海開發景氣有望延續,后期海工船舶及設備的訂單量或創新高。
國內造船業集中度有望提高:目前歐美等經濟體仍未擺脫低迷困局,國際貿易需求萎縮,市場疲軟。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制約了航運業發展,加劇了船舶業的困難。由于2012年全球船市低迷,國內部分船廠明年將面臨手上無單可做,停工或是倒閉的危險。
同時,由于經濟危機全球信貸緊張,部分船東和船廠的現金流出現斷裂,導致部分船廠陷入無法生產和無法接單的境地。新船訂單的萎縮和前期付款比率(當前約30%,正常情況80%)的大幅降低使得造船企業的經營狀況惡化。據了解2012年船企為了維持經營,部分新接訂單價格已在成本以下。船舶行業總體盈利情況短時間內無法改善,在此背景下,行業新一輪“洗牌”或不可避免,行業或將出現大規模整合重組現象,部分研發能力弱、不主動轉型的企業將遭淘汰,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則可能獲得新的發展優勢。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