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此,歷經深刻的思考、謹慎的研判與孜孜不倦的探索,以航交所為平臺,全面推進寧波高端航運服務業進入“高地”,日漸成為寧波市政府、學者及業界的共識。
“寧波需要抓住政策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在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及國際強港的同時,不失時機地發展高端服務業,以促進航運業的平穩較快發展。”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徐高春說,“寧波要在高中端航運服務業上謀得一席之地,最關鍵的是建設引領航運服務業發展的航運交易所。”
強烈需求催生航運交易服務
有分析認為,隨著吞吐量的增長,港口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對航運服務的強烈需求。對于上海港的發展,上海航交所總裁張頁曾說,“一年數千萬個標準集裝箱在上海進出,航運服務業必須跟上,比如誰來給貨物提供保險,貨物交易的過程中,相關的金融服務能否跟上,這些都屬于高端服務業的內容。”
航運交易是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國際主要航運中心,都通過建立一流的國際航運交易所或交易市場來促進航運經濟發展。如倫敦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紐約、漢堡、鹿特丹、東京、香港航運交易市場以及上海航運交易所等,這些交易所有力地推動了區域貿易和航運業的發展,進一步確立了各自所在城市在國際航運業中的地位,同時拉動城市經濟及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產業發展。
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倫敦港為什么至今依然是各個港口擁躉的“偶像”?航運專家指出,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倫敦設置了航交所”,為船東和船舶管理者提供“權威性的信息”,方便他們判斷市場狀況和尋找合適的生意伙伴,因此即使倫敦港的有形成本高昂,但卻依然保持強大的競爭力,令世界其他航運中心難以比擬。
“倫敦港19世紀憑借優勢的地理位置
和港口條件,成為世界第一大港,當時的吞吐量約占世界的50%。在其后的很多年,倫敦港的吞吐量始終在萎縮,船隊也轉移到歐洲大陸了,但當時航運中心時期沉淀下來的服務業仍然在倫敦。”航運業內知名專家真虹說。時至今日,盡管其年貨物吞吐量不超過1億噸,但倫敦港卻占有全球船舶融資的18%、油輪租賃的50%,散貨租賃的40%以及船舶保險23%的市場份額。
長期關注、研究寧波航運服務業發展,亦是《寧波航運交易所可行性報告》初稿主要起草人之一的趙亞鵬博士認為,“一座港口中心城市尤其是像寧波這樣在國際上有名的港口城市,如果沒有航運交易所,很難發展成現代化的航運市場。”
據趙亞鵬博士介紹,在高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領域,存在著“勝者全得”的經濟規律。目前,上海為加快“兩個中心”建設,加快了上海航交所建設步伐,期望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天津、青島、大連、重慶、武漢也奮起直追,試圖在航運交易上有所突破。
外有壓力,內有動力。為了提升航運服務業水平,寧波將目光投向了航運交易所。
當好航運企業的“賢內助”
2012年2月1日,寧波航運交易所正式進入試運營階段。在寧波航交所首位掌舵人——總經理董善華看來,航運交易服務平臺需要具備信息、交易、服務三大功能,遵循公平、公正、誠信的原則,堅持開放、合作、創新的理念,建設三大平臺、五大市場,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董善華認為,寧波要建成國際強港,需要從貨物集散中心向航運運力、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信息、航運人才等航運資源配置中心轉變。他希望通過政府、社會、企業的共同建設和合作參與,使寧波航運交易所早日成為區域性航運資源集聚、交易中心,成為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他表示,寧波航運交易所將協助政府和各會員企業,做好航運市場的觀察員、信息的情報員、市場交易的監管員,實現由過去的區域性運作為主向國內國際大市場的轉變,真正走向世界,助力寧波國際強港的打造和港城互動的建設,力爭通過10年努力,把寧波航交所建成航運資源集聚、航運服務體系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航運資源配置能力較強,集航運交易、航運金融、航運經紀、信息咨詢、政策研究、政務服務于一體的中國重要航運交易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