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巨虧以來,航運業一直身處寒冬之中。在國際經濟大環境萎靡的背景下,航運業仍難擺脫虧損的境地。
航運公司報集體報虧
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在已出中報的13家航運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報虧;4家公司盈利。作為航運業老大的中國遠洋因中期凈利潤報虧 48.7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7.11億元下降了79.72%而位居虧損榜榜首。中海集運則因中期報虧12.81億元位居虧損榜第二名。相反,航運業凈利潤排名第一的海峽股份營內河客運業務中期盈利1.03億元。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在已出中報的13家航運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凈利潤虧損超億元;2家公司凈利潤虧損超10億元,分別是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凈利潤分別報虧48.72億元和12.81億元,合計報虧總額達79.7億元。
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公開稱,公司干散貨航運市場再次陷入低谷,上半年全球干散貨航運運力同比增長超過15%,而需求僅同比增長6.2%,供需嚴重失衡。而截至6月30日,報告期內無新增船舶訂單。
中海集運則解釋業績下滑原因為,受歐美經濟乏力以及市場運力投入較多影響,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整體較弱,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遠洋運輸業普遍業績低迷主要是惡劣的外圍環境所導致。首先,供需嚴重失衡,國際國內經濟低迷下需求持續不振,導致遠洋運輸業業績下滑嚴重;其次,運價不斷下調,而燃油成本卻不斷上漲,這也導致了行業利潤空間的不斷壓縮,甚至為負。
由于航運業的低迷,各大航運公司的業績下滑幅度也變得較大。數據顯示,在13家航運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凈利潤降幅超50%;6家公司的凈利潤降幅超100%。
成本上漲擠壓毛利率
由于運價下調與燃油成本上漲的關系,多航運公司的銷售毛利率變成負值,導致公司虧本經營。
這13家航運公司的營業總成本最低也在9000萬元以上。其中,有9家公司超5億元;7家公司超10億元;5家公司超20億元;3家公司超50億元;2家公司超100億元。其中,中國遠洋營業總成本為386.44億元;中海集運營業總成本為168.32億元。
中海集運中報稱,公司船舶及航程成本于本期間為人民幣77.98億元,主要是由于燃料支出增加所致。燃油支出為人民幣52.96億元,同比增幅為25.2%。高成本嚴重積壓了航運業的利潤空間,甚至將營業收入處于增長的公司業績拖垮。
有數據顯示,中期業績報虧的中國遠洋與中海集運的營業總收入在上半年處于增長態勢,但營業收入的增長難以抵消成本的增長速度,導致公司的銷售毛利率變成負值,公司凈利潤也因此報虧。而在這13家航運公司中,有7家公司上半年的銷售毛利率為負值。
目前,如何減少虧損或是扭虧成為航運公司最頭疼的問題。同時,如何降低成本也成為航運公司共同研究的課題。
“為了應對當前惡劣的經營環境,企業應該加強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內部管理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同時,不斷縮減運力減少虧損,平衡供需達到擺脫虧損或減輕虧損的現狀。”業內人士稱。
對于航運業中期的業績低迷,有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仍將持續。對于下半年的業績,中國遠洋與中海集運皆表示有運力供大于求的壓力。
中國遠洋方面稱由于新船交付壓力持續,下半年全球海運船隊運力供應繼續快速增長,全球航運市場仍將面對運力過剩的壓力。
中海集運也表示,下半年,預計歐洲經濟將繼續受債務危機困擾,復蘇前景尚不明朗;美國經濟初步顯現回暖跡象,有望促進貿易需求回升;亞洲區域將繼續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而隨著新增運力的持續投放,運力供大于求的壓力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南沙新區渤海輪渡或成轉折
日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的渤海輪渡股份有限公司,是山東省首家登陸A股市場的航運企業,也是上交所今年9月迎來的首只上市新股。
據悉,渤海輪渡本次公開發行1.01億股A股,發行后總股本為4.81億股,發行價格為11元/股。上市后的渤海輪渡首日早盤一度破發,隨后拉升漲逾9%,全日上漲近7%。截至下午收盤,報11.76元,漲6.91%,換手率70.27%。
自8月13日進行路演以來,渤海輪渡在資本市場憑借其綜合競爭優勢,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及投資者的目光。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作為國內客滾運輸業龍頭企業,渤海輪渡近年來業績增長穩定、迅速,再加上未來開拓國際航線和開辟國際郵輪業務,持續發展前景可期,股票發行價格估值較為合理,投資者申購十分踴躍。
記者了解到,渤海輪渡計劃2013年初通過參股形式開通中國煙臺-韓國平澤航線,目前該航線已經獲兩國政府批準,將擇機開通。另外,蓬萊至旅順至天津、蓬萊至旅順至東營等航線也都正在籌備過程中。在郵輪業務拓展方面,渤海輪渡憑借在船舶設計和業務經營等方面積累較多的經驗,加上政府層面的政策扶持,將逐步在郵輪業務上實現突破式發展。同時將適時考慮投資臨港物流園區的建設經營,實現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
業內人士認為,渤海輪渡的表現,或者為整個航運業注入一絲活力。此外,南沙新區即將啟動的大面積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使相關上市公司率先獲益,如粵高速、粵水電等。
但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南沙新區未來重點打造的航運金融領域,在南沙設有基地的上市公司有廣船國際、中遠航運等也將分享盛宴。據悉,廣州航運交易所將遷址南沙新區,廣州航運交易所將依托南沙港口和航運物流產業發展,進一步聚合和整合航運相關要素和資源。與此同時,爭取設立船舶金融租賃、航運保險等專業性金融機構,探索創新航運融資方式,支持航運相關企業、金融機構等共建航運產業基金。吸引大型金融機構在南沙區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或航運金融部門,支持大型船舶制造企業參與組建租賃公司。
從數據來看,今年1-6月,南沙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9.53億元,同比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54.18億元,同比增長 15.2%。這一數字距離“再造一個新廣州”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因為廣州市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13.75億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南沙新區的潛力將來不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