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報收于1118點,較上周微漲0.1%,同比仍處于下降的區間。
受多種因素影響,8月份沿海運輸市場延續7月的反彈行情,運價一路走高,8月底,上海運價公司航運金融衍生品標的的兩條主流航線-秦皇島到上海、秦皇島到廣州煤炭運價,分別為33.8元/噸,43.8元/噸,分別較上月上漲了16.5%、18.4%,漲幅明顯,而2-3萬噸進江的小型船市場上更走俏,最高時曾超過40元,創4個月來最高水平。
資深航運專家陳弋分析在運力嚴重過剩的經營環境下,8月份市場還能持續反彈實屬不易,除天氣炎熱,居民用電上升的季節性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導致市場走高。首先8月份經歷了兩個雙臺風,全月有4個臺風為歷年夏季罕見,受此影響,船舶運輸和港口作業受阻一周以上,運輸生產停滯,電廠發電全依賴于庫存,導致庫存從先前的20天左右下降到十來天,臺風過后有補庫需求;運力的大量損耗,直接推動了運價上漲,其次是進口煤壓力有所緩解。7月中旬國際煤價觸底反彈,8月份行情延續,而國內市場煤價經過一輪快速下跌已低于大合同價格,與進口煤的差距縮小,國內煤炭開始受到電廠青睞,在內貿煤炭止跌信號出現后,一些電廠迅速炒底入場,到市場上掃貨,推動運力需求。
此外9月中旬大秦線將迎來例行檢修,影響北方裝港煤炭火車調進量,電廠聞風而動,加緊運煤儲存以應對由資源減少而帶來的漲價風險;最后是燃油價格上升推動成本增厚。受國際油價持續上升影響,國內燃油價格從7月的4700元/噸上升到目前的5200元,燃油成本增長11%,并在運價上有所體現。
在上述多種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沿海市場開始了恢復性上升,但總體運價仍處較低水平。
電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發電量、日均發電量、日最大負荷、日均最大負荷,較7月份環比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經濟仍處下行探底過程當中。
陳弋分析說盡管今后隨著雨水的減少,對火力發電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相對于整個宏觀經濟放緩,用煤需求仍不容樂觀。由于“迎峰度夏”即將結束,用電高峰逐漸進入尾聲,沿海運價伴隨淡季的到來與宏觀經濟的減速,將重新進入下降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