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細分市場轉型,是泉州船廠未來發展的方向選擇之一。
夏秋時節,是傳統的臺風季節,肆虐的臺風對于海上航行的船舶毫不手軟。而在陸上,資金鏈繃緊、訂單銳減等因素裹挾而成的“超強臺風”也正沉重地擊打著造船業。就在近期,溫州船王跑路,行業標桿東方造船集團轟然倒下。
血與淚的場景不得不令人深思,昔日的明星產業,何以一夜之間遭遇漫長的“冰河世紀”?前路漫漫,泉州本地的造船業近況如何,怎樣才能獨善其身、突出重圍?
船廠經營遭遇難題
9月初的東南沿海,酷暑難耐。但對于坐擁斗尾港深水岸線的泉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州船廠)而言,感受更多的卻是寒冷,就宏觀環境而言,航運業的不景氣始終連累著造船業的發展。
“作為航運業的下游產業,造船廠的命運和航運業可謂唇齒相依。”航運市場的極度低迷,讓造船業吃盡了苦頭。船東掙不了錢,自然就不能也不敢下單造船,也就直接導致了造船廠接不到單。
“原計劃4月份開工建造的兩條船,由于船東臨時撤單,工程被迫取消。”泉州船廠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船東的突然撤單,給船廠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此外,泰山石化與海航大新華物流之間,關于泉州船廠股權轉讓合同的糾紛,也給船廠的發展帶來了種種問題。“由于與海航集團股權未交接,受此影響,近期公司生產訂單無法落實,項目的建設和經營處于不穩定狀態。”
事實上,一葉知秋,進出船廠那條唯一的水泥公路已經道出了難言的無奈。“以前船廠生意好的時候,進進出出的大型車輛很多,甚至有時候都覺得略顯擁擠,而現在,冷冷清清的道路,成了附近村民臨時的曬場,有半幅的路面晾曬著不知名的谷物或者海產。”一位近期拜訪過船廠的媒體同行不無感觸地說道。
母公司易主帶來新希望
對于深陷資金困境的泉州船廠,母公司泰山石化集團可能易主的消息重新燃起了她的希望火花。“母公司泰山石化集團經過多方努力,終于在2012年8月正式引入實力雄厚的央企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作為集團新的戰略投資者。”泉州船廠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振戎公司是國家授權并在世貿組織備案的,是具有國營進口原油貿易資質的四家企業之一,它的入主被包括泉州船廠在內的泰山集團成員企業寄予厚望。
與此同時,泰山石化集團全資附屬公司泰山石化(福建)有限公司已于8月23日向上海市中級法院提呈民事起訴狀,就泉州船廠的股權交易合同糾紛“尋求(連同其他補償)強制大新華物流履行買賣協議,及補充協議項下之付款責任,以及相關之損害賠償及法律費用”。
雖然與大新華物流的股權交易糾紛尚未最終定局,但船廠的員工對“通過廣東振戎的入主幫助泉州船廠擺脫現有困境”普遍持樂觀態度。“目前廣東振戎的對接小組已進廠了解情況。”泉州船廠相關人士透露。
細分市場尋求突圍
對于泉州船廠而言,不管未來的歸屬如何,轉型或許是唯一的出路。作為一家擁有3600米優良岸線的獨特的多功能船廠,待整體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亞洲較大的具備修船、岸外工程和特種造船的全方位船廠之一。但是,持續寒冷的行業冬天,使其不得不進入細分市場,通過差異化、專業化、個性化的發展尋找市場機會,進而突出重圍。
因此,5月中旬被泰山石化收回管理權的泉州船廠,已經開始積極醞釀業務轉型。該公司目前正在洽談一項價值約為6.5億美元的海油平臺(SSP)建造業務,而“該訂單的落實將全面改變泉州船廠的生產經營現狀,也將給泉州船廠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機遇。”
據接近泉州船廠管理層的相關人士透露,幾個月來,關于這一事項的合作事宜,已有多次高端會談,船廠方面的相關人士希望,“以泉州船廠現已形成的基礎性條件來進行合作,將泉州修造船基地納入合作方的南海海洋石油裝備制造基地規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