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眼下不少中國造船廠獲得低價訂單,而有分析稱,這樣的趨勢已經達到了界限。
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以中國造船廠為主,為了獲得訂單而造船廠展開價格戰,船價持續下降。然而最近,這些造船廠也不再簽署虧本訂單,而拒絕簽署建造合同。
根據經濟業界的消息,擁有一定程度手持訂單量的相當多中國造船廠最近的態度卻180度轉彎,目前多數船東提出損益兩平點以下的船價,而造船廠方對此連新造協商也拒絕。
有一位經紀人士表示,造船廠不再愿意獲得虧本訂單,他們正在等著市場呈現恢復勢頭。
以江蘇中大型民企江蘇新世紀造船為例,今年連一件也沒有簽署新的建造合同,該公司盡量逃過獲得低價訂單的趨勢。造船廠的相關人士表示,雖然非常需要獲得新訂單,但以眼下的市場船價簽署建造合同,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做法,公司盡量集中已經確保的訂單按部就班,且計劃忍到可以忍下去的地步。
業界相關人士對此趨勢表示,擁有一定程度訂單量的造船廠可以把船舶的建造速度減慢,也可以接收船東提出的推遲交付時間的要求,也就是說可以采取“忍耐”戰略。
還有,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揚子江船業、江蘇舜天船舶、黃海造船有限公司以及揚州國裕船舶制造等相當多的中國造船廠近日為應對蕭條而自助成立了扮演船東的子公司,一邊確保工作量,另一邊展開調整價格的戰略。
以江蘇太平洋造船集團為例,近日在香港成立了所屬的船舶公司,該新設公司在其子公司訂購船舶,該船舶建造完工之后,將出租或者再銷售給第三個船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