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產業鏈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寒潮。受其影響,許多造船企業陷入開工不足、企業破產、老板跑路、產能過剩的困境。
南通船企的生存境遇如何? 6月初,一份由海事撰寫的調研報告擺上市領導案頭。報告顯示,作為我市的新興支柱產業,造船工業盡管保持下水、出塢數量不減的良好勢頭,但也面臨種種困難。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報告同時也提出5條切實可行的建議。
對于海事部門主動靠前服務的做法,張國華市長感到十分欣慰。他批示:海事局的分析很好,服務發展的意識很強。
喜中見憂
目前,南通造船工業企業已形成崇川、如皋和啟東3個產業帶。面對蕭條的國際市場,我市造船企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2011年,我市新造船舶167艘,載重噸達880萬載重噸,同比上升25.6%和13.8%,雙雙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除新下水、出塢艘次同比保持一致外,全市船企完工總載重噸增加3.3%。進入二季度,船舶完工數量和總載重噸依然呈現上揚趨勢,船舶新下水、出塢數量環比增加20%,總載重噸增加26.4%。與此同時,產品覆蓋海洋工程船、油輪、散貨船、滾裝船、挖泥船、駁船等多種船型。
據海事部門了解,下半年全市23家企業約有105艘船舶計劃交付,預計產值近200億元。其中,熔盛重工擬交付25艘,明德重工擬交付10艘。
不過,由于當前造船市場普遍低迷,也有一些船企接單困難。海事部門甚至發現,一些船廠甚至處于停滯或半停滯狀態,目前既無在建項目,也無任何新接訂單。
傾情服務
2011年,熔盛重工再次以21艘新造船、總載重噸約328.8萬的業績,連續第3年領跑南通船舶工業。
熔盛崛起,離不開各界的協調與支持。受金融危機影響,船東普遍延期接船。鑒于靠泊泊位嚴重不足,南通海事多次組織論證,加快一、二、三期碼頭投入使用,為每年20艘新造船出塢提供靠泊、舾裝場所。
熔盛船塢貼近福姜沙北水道入口,而38萬噸鐵礦砂船長度就達360米,對附近水域通航環境和通航秩序影響較大。而且,出塢均需高平潮,期間恰恰處于小型船舶高峰流,水上安全監管任務重。為此,海事部門在科學認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VTS監控設備“看得遠、聽得到”的優勢,在作業水域上下游構筑起控制大型船舶防線,確保7艘全球最大38萬噸礦砂船舶安全出塢、靠泊。“希望”系列海洋平臺是中遠船務的拳頭產品,由于尺寸大等因素制約,拖帶十分困難,易發生偏轉。為保證平臺下水、拖帶、靠泊等作業安全,海事多次派出業務骨干到現場進行察看,并召開涉水作業通航安全專家咨詢會。
力促轉型
當前船舶建造能力過剩,部分中小型船舶企業在規模、資金等方面處于劣勢,發展困難。在我市,東江船廠已破產轉讓,惠港船廠進入拍賣程序。
海事部門深入船舶企業進行調研,為他們出謀劃策。 2009、2010年,通寶船廠僅新造1艘船舶。了解情況后,海事在督促完善手續,強化內部管理的同時,建議轉戰小型海工以及工程船領域,形成突破。
通寶船廠聽從意見,決定轉型。但船廠附近水域水深條件差,經海事牽線搭橋,通寶與惠生等船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便于今后工程船及海工產品進行拉力試驗。目前,通寶船廠已形成以拖輪、起重船、拋錨船等為特色的工程船產品群。 2011年,建造船舶4艘;今年上半年,已建造船舶4艘,全年預計交船7艘。
建言獻策
海事部門負責人對南通市船舶工業的關切溢于言表,對船舶工業的發展途徑也有諸多思考。
鑒于南通船舶工業在國內的地位,海事建議我市盡快設立大型船舶設備交易中心,盡可能減少從上海等地進口的中間環節。此外,還應積極推進碼頭開放,促進企業新造船今后能在自有碼頭交船,從而節省拖帶以及租用碼頭的費用。
武船南通基地對舾裝碼頭的利用率較高,但對后方陸域的使用率較低。海事建議沿江、沿海縣(市、區)進一步優化整合岸線資源,限制對岸線依賴程度高、腹地陸域利用率低的企業落戶,實現岸線資源的合理開發。
據了解,我市大部分新造船都由船舶出口貿易公司負責出口,但目前本地類似的出口貿易公司少之又少,與南通船舶工業的規模極不相符。海事認為,相關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大型的船舶出口貿易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