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造船廠的倒閉,“訂單荒”這三個字已經成為造船業的關鍵詞。舜天船舶董秘馮琪說,“訂單荒”不代表沒有訂單,而是訂單明顯變少了。
馮琪在表示,“由于訂單減少,有很多小型船廠接不到訂單。大部分訂單被大、中型船廠簽走了”。
造船業兩極分化
現如今,航運業的低迷直接導致了各大航運公司縮減開支,紛紛抓緊錢袋子,一些企業甚至要求造船企業降低之前的合同價格。航運公司采取的種種舉動直接導致了造船廠的冷清與低落。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受全球船舶市場繼續低迷的影響,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工業總產值增速趨緩,船舶出口出現下滑,經濟效益增幅呈回落走勢。
數據顯示,1-5月,全國造船完工量為225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訂單量為95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7.3%;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34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7%,比2011年年底下降10.4%。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17萬載重噸,比4月份的178萬載重噸有所回升,不過同比仍然大幅下滑。
訂單的大幅縮水使得船廠的經營舉步維艱,國內福建、山東、江蘇等造船大省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甚至連浙江省臺州市最大規模的出口船舶企業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也于日前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
相對于民營小船廠的接連倒閉,大中型船廠的日子雖然艱難,但也能勉強維持,而且對于已經上市的造船公司來說,至少在集資方面要比其它公司寬裕很多。
有業內公司證券部門人士透露,目前,在公司訂購船舶配件的造船廠多以大型船廠為多,但這些訂購零配件的船廠本身也因為訂單減少的原因影響到零配件的購買數量有所下降。
舜天船舶董秘馮琪表示,訂單荒并不代表沒有訂單了,只是訂單減少了,使得一些弱小企業變得無單可接。據馮琪介紹,相對于那些后興起的小船廠,有一定規模的船廠還是有單可接的。
造船公司業績下滑
雖然一些有規模的公司也會接到訂單,但是,在僧多粥少的造船市場中,仍舊不夠分。在各個船廠的競爭中,船價的下降也成為必然趨勢,而船廠的業績因此不斷下滑。
據統計數據顯示,以生產船舶零配件為主的中船股份從2007年到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逐漸下滑,分別為2227.78萬元、1516.60萬元、806.89萬元、730.84萬元、427.08萬元、347.82萬元。
另有數據顯示,以造船為主業的廣船國際、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近兩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數據顯示,廣船國際、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2011年1季度凈利潤分別為1.75億元、7.04億元和13.23億元;2012年1季度凈利潤則分別為7940.95萬元、2.63億元和10.29億元。
據了解,造船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不僅僅是訂單減少,還有船價下降的因素。由于各大船廠紛紛降低船價招攬本就不多的訂單,因此船廠收益也在減少,甚至有的船廠在降低價格后不得不虧本造船。
伴隨訂單和新造船價格下降,全行業利潤也大幅下滑。有數據顯示,1-3月份,船舶工業企業利潤總額81.8億元,同比下降7.3%。其中船舶制造業 65.7億元,同比下降14.4%;船舶配套產品制造業8.1億元,同比下降3.5%;船舶修理虧損0.38億元,同比減少5986萬元。
造船業何時復蘇
對于大型企業而言,目前日子尚可維持,但是如果將近幾年的最后一批訂單做完之后,又該如何呢?
“現在的造船業已經跌入低谷,跌無可跌了。”舜天船舶董秘馮琪說道:“無法預測何時造船業能夠復蘇。”據馮琪介紹,造船廠的業務一是要靠航運公司淘汰舊船更換新船;二是靠有新技術船只被航運公司相中。
馮琪分析,有實力的船廠最主要的并不是看規模大小,而是看核心技術。“公司賣的最多的船往往是新技術研發的船,例如節能減排或是降低污染的船都是目前市場銷售較好的船只。”
除了核心技術外,生產有特色船只的船廠也較為受歡迎,如生產私人游艇的太陽鳥,在造船業跌至谷底的現今,業績保持增長。有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1季度實現凈利潤976.97萬元,比2011年1季度的760.97萬元增加了216萬元,同比增長28.38%。
馮琪認為造船業跌入谷底的最終原因就是經濟不景氣,經濟不景氣直接導致航運業的大規模虧損,使得造船業也緊跟其后跌入低谷。
業內普遍認為要等到航運業復蘇后才能帶動造船業的復蘇,那么,何時航運業才能復蘇呢?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副主任張永峰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兩年航運市場形勢依然嚴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