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全新海運合作模式
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發展研究院表示,經過充分論證研究,海運聯盟是一種“航運商業模式創新”,符合航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規律,符合商業模式創新的要求。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潘新祥解釋,海運聯盟是聯合多家志同道合的地方航運企業,以委托經營、期租或融資租賃等多種經營形式,將聯盟成員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船舶或者同一船型的船隊納入聯盟旗下,組建聯合經營體進行統一經營,實現聯盟成員的資源優化配置、成本控制和抗風險能力最佳化,綜合經濟效益最大化。
這種全新合作模式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戰略思路新穎。海運聯盟在船隊建設、經營戰略上加強合作,以抱團取暖的方式,達到資源共享,實現健康、平穩、有序發展;在風險防范上強化合作,實現安全防范,除建立自身的預警體系外,還加強與外部的合作,分享海運的聯盟效應。
服務方式全面。海運聯盟采取“船隊規模經營+航運金融服務”的運作模式,通過打造專業高效的經營團隊和運作平臺,為聯盟企業成員提供包括船舶經營、船舶管理、融資租賃和航運金融擔保等各項超值航運業務服務,采用不同經營模式以及各經營模式組合的預制方案,滿足各聯盟成員企業差異化的入盟需求和經營目標。
經營定位專業。海運聯盟不做單一船型,而以干散貨船為主,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具備大小靈便型、超大靈便型、巴拿馬型和好望角型等各種船型的船隊,以控制運力的規模經營效應為基礎,并逐步參與相關船型的市場化管理和專業化經營。
海運聯盟的經營并不局限于航運市場,還將通過推進與國內外知名大型鐵礦石企業、煤炭企業和糧食企業等資源類貨源單位的戰略合作,延伸航運物流產業鏈的戰略布局,提高聯盟的市場話語權,保障聯盟的經營效益。
管理服務多樣。海運聯盟是由多家地方航運企業組成的具有船隊規模的經營合作組織。作為統一經營平臺,海運聯盟對加盟成員根據具體情況和需求,提供多種服務模式:一是委托管理服務,代表委托人進行日常商務服務;二是商業管理服務,代表委托人進行船舶經營(租船攬貨、商務調度、保險)和船舶管理(技術管理、船員管理)等服務;三是綜合管理服務,代表原船東執行包干經營管理的綜合服務。
山東海運總經理張衛國表示,海運聯盟制度模式參照航運業的慣例,相關章程和協議也均參照成熟的波羅的海航運公會范本制作。他指出,海運聯盟將對欲加盟的航運企業進行選擇,并制定退出機制,所有聯盟成員必須遵守約定的權利和義務。
另據山東海運相關人士表示,加盟的航運企業并不僅限于山東,這是面向全國開放的聯合經營平臺,外省市地方航運企業亦可加入。
山東海運扛起聯盟重任
山東海運是海運聯盟的主發起人,也是實踐海運聯盟發展新思路的發軔者。作為山東航運的龍頭企業,成立之初就肩負著振興山東航運、助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歷史使命。業內人士指出,山東海運在業內構建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對整個航運業固本強基有一定的可借鑒性。
發起成立海運聯盟,山東海運優勢頗為明顯,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冊資本為30億元。山東海運由山東省政府批準,山東海洋投資有限公司、山東高速集團、山東省國有資產控股公司、山東交運集團共同出資組建,國企背景增強了其市場信服感。據悉,主要股東山東海洋投資有限公司的背后又有山東高速集團、山東鋼鐵集團、兗礦集團、新汶礦業集團、日照港集團等6家大股東,均為中國知名礦石和鋼鐵貿易商,為其自身和聯盟企業提供了充裕的貨源。
山東海運成立于2010年四季度,當時正是中國航運業由盛至衰的重要轉折點,因此業內部分人士認為其入市的機會并不好。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全球海運市場處于低谷階段,今后一段時期船價下跌的可能性和空間都不會太大,低價購船意味著低成本運營,投資風險小,且資產增值空間較大。“山東海運選擇了一個較好的時機進入航運市場,低成本入市,沒有歷史包袱,可以說是輕裝入市,使其經營戰略更加貼近市場需求。所以在這兩年大部分航運企業都在成本線以下運營時,山東海運還能保持經營業績持平。”一業內人士評述。
既有堅實的投融資平臺,又有大企業集團提供的貨源支持以及相關海運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支持,相關媒體資料顯示,山東海運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目前自有和控制運力已達到百萬載重噸。“這種高效率、低風險規模船隊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市場議價能力,易取得項目運輸合同。可以說山東海運擁有一支專業化的船舶經營和管理團隊,該團隊也是海運聯盟未來運營和發展的主力。”上述人士指出。
“船隊規模經營+航運金融服務”的運作模式是山東海運運作模式的一種延伸。山東海運一直堅持訂、購、租船進度與融資進度相匹配的原則,推進船舶融資。“航運金融服務與船舶規模效應這種雙輪模式在企業內部已經成功實施,給海運聯盟的運作提供了一定的成功經驗,有利于協助各成員形成更好的船舶投融資和航運資本收益。”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