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12年航運交易論壇在滬召開。在論壇上,上海航運交易所首次發布了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CTFI)和中國進口干散貨運價指數(CDFI)。這不僅填補了中國在大宗商品運價指數上的空白,同時也是提升中國航運定價權和影響力的突破口。
據介紹,CTFI和CDFI兩大指數在時效性、表征性、覆蓋性、公正性和權威性等方面具有科學、合理的設計。CTFI的編制運價信息采自于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編委會委員單位,CDFI的編制運價信息采自于中國進口干散貨運價指數編委會委員單位,包括船東、經紀人和貨主/貿易商等。編委會委員均是在全球享有盛譽或在某一領域表現卓越、資信良好的單位。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也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的最大原油出口目的國家,同時也是西非地區最大的原油出口目的國家。中國原油需求在亞太地區也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在鐵礦石、煤炭和大豆等干散貨需求方面,中國對全球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2011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占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比重高達63%,占亞洲地區進口量比重近3/4;2011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占全球煤炭貿易量比重從2007年6%快速上升至17%;2011年,中國大豆的進口量占據全球市場的比重高達60%。
盡管中國在全球國際散貨運輸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煤、礦、糧、油等大宗散貨運輸上所占市場份額接近50%,是全球干散貨運輸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因素”日趨明顯。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說:“如何準確把握中國進口大宗商品運輸市場步伐,市場一定要有一個標桿。”與此同時,中國缺乏自己的大宗商品運價指數,使得大宗商品貨主在貿易中的議價能力低,在貿易談判中經常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行業話語權。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并編制中國進口干散貨和原油運價指數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1998年和2001年,上海航運交易所先后發布了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CBFI)兩大系列指數,成功運作十余年來,在國內外航運界引起較大反響,以其科學性、權威性被市場廣泛認可。此次,上海航運交易所牽頭編制發布CTFI和CDFI指數,在張頁看來,是國家在航運資源配置上的需要,是政府部門在信息對稱上的管理需要,是市場理性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指導自身穩定發展的需要。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王明志指出,健全我國航運指數體系,通過信息正確引導航運企業決策,對于促進國際航運市場健康發展,擴大我國綜合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