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發(fā)展局昨日公布單月港口吞吐量數(shù)字,10月香港貨柜吞吐量為189.1萬箱,較去年同期下跌9.9%。累計頭10個月,港口貨柜量報1943.2萬箱,同比下跌4.4%。而深圳港10月吞吐量達195.4萬箱,已連續(xù)四個月超越本港,進一步威脅香港貨柜吞吐量計全球排名第三之位置。業(yè)內人士預測,深圳港貨柜量或會于明年趕超香港。
縱觀今年10月香港港口表現(xiàn),占總貨量七成以上的葵青港區(qū)貨柜量同比跌5.7%至143.1萬箱。而中流作業(yè)、公眾卸貨區(qū)及內河運輸貨柜量延續(xù)7個月的跌勢,續(xù)跌20.9%至46萬箱。今年頭10個月,葵青港區(qū)貨柜量微升0.8%至1462.4萬箱,中流作業(yè)、公眾卸貨區(qū)及內河運輸貨柜量累跌17.2%至480.8萬箱。
據(jù)港口發(fā)展局統(tǒng)計,10月葵青港區(qū)入口箱量同比跌3.6%至73.7萬箱,其中重箱跌1.8%至62.2萬箱,吉箱大跌12%至11.4萬箱。而出口箱量則同比跌7.8%至69.4萬箱,其中重箱跌8.3%至63.2萬,吉箱跌2.4%至6.2萬箱。
今年1至10月,香港貨柜量僅于2月和3月錄得同比升幅,其余月份均受到中流作業(yè)、公眾卸貨區(qū)及內河運輸貨柜量錄得雙位數(shù)跌幅拖累。業(yè)內人士分析,珠三角產業(yè)轉移致大量工廠搬離,加上人民幣升值,內地人工高企,部分工廠更遷至東南亞,使得珠三角經由香港出口的箱量大量減少。
此外,珠三角周邊港口近年無論在基礎設施和服務上,均有所提升,為香港港口帶來威脅。他又提及,深圳港在下半年單月貨柜量頻頻超越本港港口,但相信今年本港港口仍可維持全球港口第三位的排名,至于明年“兩港之爭”,則很難預料。
滬星箱量皆超逾260萬
深圳港上月港口吞吐量為195.4萬箱,盡管同比下跌2.19%,但仍在數(shù)量上較香港港口略勝一籌。今年頭10個月,深圳港已完成貨柜吞吐量達1921.2萬箱,同比增長2.16%。至于新加坡港,10月處理箱量達267.5萬箱,同比升4.15%。今年頭10個月,新加坡港貨柜量報2643.91萬箱,同比升6.49%。而“龍頭大哥”上海港10月錄得吞吐量為270萬標箱,同比增長1.4%,增長放緩。
據(jù)了解,10月中國港口貨柜吞吐量1508萬箱,同比增長8.78%,增速較9月的11.01%小幅回落。出口外向型的港口本月表現(xiàn)轉弱,其中上海、寧波、深圳港10月同比增速有所下滑;北方以內貿箱為主的港口走勢依舊穩(wěn)健,基本保持兩位數(shù)及以上增速。
分析師表示,受歐美需求影響,外貿型集裝箱港環(huán)比錄得跌幅。瑞銀早前預測,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將由去年的20.3%下降至5%,2013年預計為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