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拆船企業拆解廢船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廢鋼價格同比大幅降低,企業效益大幅下滑,廢鋼大量積壓,行業出現全面虧損。中國拆船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軍分析稱,今年第四季度拆船業或將延續前三季度的行情,全行業將面臨全年虧損的大勢已基本確定。
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我國共拆解船舶約250艘,而廢鋼價格比去年同期的3000元/噸下跌了約3成多,降至2000~2300元/噸。“我國目前廢船收購價為320美元/輕噸(約2000元/輕噸),加上各項拆解費用,船舶拆解成本已超過廢鋼價格,企業陷入拆解越多虧損越多的窘境,全行業企業積壓廢鋼庫存約50萬噸,企業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吳軍分析說,目前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骨干拆船企業尚能抵擋一陣子,但對一些中小型拆船企業來說,其資金主要來自銀行短期貸款,如果市場形勢近期不能出現轉機,他們就將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倒閉。
今年年初以來,全球拆船市場發展迅猛,僅9月就有112艘、約521萬載重噸的船舶被拆解,而前三季度全球拆船量約4329萬載重噸(900艘),超過1985年頂峰時期創下的4257萬載重噸紀錄。吳軍介紹說,作為世界主要拆船國家之一的印度,前三季度共拆解廢船323艘,比我國高出70多艘,但由于其拆船企業多采用沖灘、人工拆解方式,工藝簡陋,幾乎沒有船塢和環保等方面的投入,拆解成本低,即使在其舊船收購價比我國企業高50~100美元/輕噸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此外,因為得到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印度國內的鋼鐵企業就能消化幾乎全部從舊船上拆解下來的廢鋼,甚至拆解下的其他物資也大都能被再次利用,因此該國拆船業在國際拆船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
我國拆船業則在環保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有船舶都被勒令禁止沖灘拆解,必須在碼頭或船塢拆解。雖然這一倡導綠色拆船的做法受到國際海事組織的推崇,但同時也使我國的拆船成本遠高于印度等其他國家。另外,我國鋼鐵業原料仍以鐵礦石為主,廢鋼消化能力不足,而且,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鋼鐵企業普遍虧損,前七月鋼材賣出“白菜價”,每噸鋼材的利潤僅為1.68元。“今年鋼鐵行業微利甚至虧損的局面將難有改觀,這會直接導致廢鋼市場需求和價格都處于低位。”吳軍如是說。
目前距離2012年年末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難有大的改觀。在此形勢下,吳軍分析稱,我國拆船業今年面臨全年虧損的大勢已基本確定。作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拆船業目前亟須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信貸和稅收方面。只有給予拆船企業相應的優惠政策,才能提高我國拆船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該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