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資金鏈繃緊、訂單銳減、交船難、集中度低等因素影響,我國船企從原來的3400家銳減至300家,留存的企業也紛紛轉型。
近日,乘船航經寧波—舟山海域,只見沿岸有不少空蕩蕩的船臺和孤零零的龍門起吊機。在椒江北岸零散地停泊著七八艘船,“這些船一半以上沒有東家,一放就是四五年。”海昌造船廠辦公室主任劉曉春說。作為國內造船基地之一的浙江,如今似乎進入了船廠“冬眠期”。大部分專家認為,在造船業進入洗牌期后,唯有轉型才能占得先機。
“客戶對產品越來越挑剔”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稱,今年1—9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呈現“三連跌”。
寧波一家船廠的負責人稱,他們已經快3個月沒接到訂單了。問及沒有訂單的原因時,他表示主要是因為現在訂單比以前少多了,客戶對產品越來越挑剔,而且把價格壓得很低,另外企業資金也很匱乏。
據了解,此前由于造船業產能過剩,新船價格被推至8年來新低,全國1500多家造船廠在今年上半年損失49%的訂單。此外,訂單下滑已經導致中國造船企業的手持船舶訂單量和去年相比下跌24%。受此影響,小船廠瀕臨破產,大船廠遭遇沉重打擊。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造船大省的船企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
業內人士表示,造船企業新接訂單大幅下滑的情況,從去年就開始了。今年,造船企業之間低價拼訂單的情況,愈演愈烈。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作鈞日前對媒體表示,中國造船業正在被“破產說”籠罩,有50%的造船廠將在未來2到3年內破產。目前,部分企業還有舊訂單在做,但沒有新訂單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半年面臨破產的企業可能還不止于傳聞中的倒閉比例。
一項調查顯示,未來3年時間,全世界造船產能將有24%被淘汰出局,中國的情況更加嚴峻。有調查稱,由于新船訂單枯竭、船東新船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銀行信貸投放收緊等原因,國內造船企業流動資金大幅減少,多數造船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同時,船東接船意愿不強,要求延遲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的現象也在增多,我國部分中小船舶企業頻頻出現船臺空置、資不抵債、停產、破產等情況,面臨著嚴峻考驗。
“項目好才能借到錢”
“沒訂單是等死,而接到大訂單融不到資就是找死。”許多造船企業對這句話都有著共識。
過去,船東會根據簽合同、開工到最后交船等五個造船流程,將造船經費分為5個20%支付給造船廠。但現在,船東先期支付的款項越來越少,一般都只先付20%到30%,剩下70%的款項到交船才支付。在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這意味船企即便接到了訂單也需要墊資,這對于企業來說是難上加難。
據海昌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欠飛介紹,該公司今年將有8至9條船交付,4月初已有3艘3900噸以及1艘1.7萬噸的油船開始動工,目前的狀況尚可維持生計。不過說到面臨的最大困難,他直言不諱,當前融資阻力重重,談判中的新訂單因資金壓力尚未敲定。“現在手頭就有4張訂單,只要資金到位,馬上就可以開工。”李欠飛表示,有一些船東買船也是靠貸款,假如貸款沒成功,后期資金就拿不出來。看在老顧客的份兒上,船廠只能先墊付資金。
據了解,目前,浙江舟山船舶工業企業有100多家,其中有一半為中小型企業。去年,銀行已將船舶行業列為高危行業,由于船舶企業墊資比例日益走高,一些中小型船舶企業資金已經比較緊張。
不過,也有人樂觀認為,并不擔心船企的融資難問題,“只要項目好,船廠的口碑不壞,憑借著活躍的民間融資,企業也還是能拿到錢。”
“憑技術熬過苦日子”
要么坐以待斃,要么轉型升級謀求新發展,水深火熱的造船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向”的時候了??墒牵葲]資金又缺先進技術,市場行情又不好,企業該拿什么轉型,又該怎么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在嚴峻的形勢下,行業的洗牌不可避免,預計未來幾年將有大量中小船企被淘汰。對于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的浙江而言,民營船企自然不甘心退出市場。浙江的船企在困境中寄希望于提升企業自身的技術和科技,熬過目前最困難的這段日子。
此前國家工信部發布的《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全面突破高技術船舶的關鍵技術,使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能力進入世界前列。不少人也認為,中國船舶企業應向高端進發。同時大力發展符合國際造船新標準、新規范的節能環保型船舶。
但對于多數企業來說,轉型升級并非易事。為此,有船企呼吁政府應該給予船廠支持,適當給予寬松的信貸政策,鼓勵民間融資平臺建設,對于造船和航運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希望政府能積極引導船廠涉足新的技術領域,給予一定政策或財政支持,幫助船廠轉型升級。
自助者天助之
誰來拯救造船業?除了政府、銀行之外,更重要的是造船企業自身。“自助者,天助之”,這句古語用在現今的造船業,再合適不過。
事實上,遭遇市場“寒流”,造船企業必須具備足夠的承受能力,遵循市場規律,找準自助的方向,選好路徑,用好政策。目前,造船企業轉型的大致思路包含三個層面:一是產業轉型,即由單一產業向產業鏈延伸;二是發展模式轉型,即由家族模式向現代企業模式轉變;三是增長方式轉變,即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不過,具體到每一個企業必須細而化之,突出個性化的競爭優勢和轉型特點,否則就是為了轉型而轉型,甚至出現“轉而不行”。
相信,那些認真自助的船企,必會得到政府部門、銀行等的親睞,獲得政策、資金上的支持。而那些成天“等、靠、要”的船企必然會在此輪洗牌中迅速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