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是:
1.極其低迷的航運市場形勢迫使民營航運企業將“生存”視為第一要務。自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受全球經濟疲軟,國際貿易增速放緩的影響,國際航運市場形勢持續低迷。加之運力嚴重過剩、經營成本剛性上升等多重因素擠壓,我國航運企業的處境極其困難。
2011年12月,國資委快報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某些行業,其中我國的海運業全線虧損。”2012年上半年,中遠集團、中海集運等大批知名航運公司業績明顯下滑,企業陷入虧損。部分中小航運企業全部或部分長時間停航,瀕臨船員失業、貸款及債務糾紛的破產境地。在舉步維艱的民營航運企業面前,生存是第一要務。
2.國際市場比國內市場競爭更激烈。近年來,中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增速適度下滑,但總體上仍保持較快增長,進出口貿易也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為我國航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較穩定的發展空間,為航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國際市場的競爭較國內市場更為激烈。民營航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將面對資金匱乏的壓力、文化迥異的差異、政治和法律因素的不確定性、以及經營管理、服務水平、領導能力和人才素質等方面的巨大考驗。
3.我國沿海運輸權的保留,為民營航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沿海運輸權是關于沿海運輸是否保留給本國船舶或者向外國籍船舶開放的制度。沿海運輸權是國家的重要主權之一,關系著國家的經濟利益和國防安全。世界上美、日、及歐洲等主要航運大國都未開放沿海運輸權。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第28條第2款規定:“只有本國承運人才能從事國內港口間的運輸”,為廣大民營航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4.我國民營航運企業自身發展的局限性。我國大多數民營航運企業起步較晚,在資金、技術、經營管理、人才資源、國際化運營和抗風險能力等方面與境外投資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加之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新情況、新問題,對部分地區和行業境外投資風險有加大的趨勢,在國際航運市場的競爭中較多處于不利位置。
鼓勵和引導民營航運企業“走出去”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境外投資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為了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進形成我國民間資本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優勢,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分別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發改外資[2012]1905號) 和《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公路水路交通運輸領域的實施意見》(交規劃發[2012]160號 ),為加快我國民營航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我國政府的政策原則,結合當前我國民營航運企業的現狀,個人認為:推動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于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爭取政府扶持,二是加快企業發展。
一、爭取政府扶持
1.建議國家盡快將海運業確定為戰略性服務產業進行重點支持,實行振興海運業的一攬子政策。我國是世界上海運需求最大的國家。2011年,我國港口外貿吞吐量達到27億噸,海運進口鐵礦石6.6億噸、原油2.3億噸、煤炭1.8億噸,約9000萬集裝箱與其他國家交流;同時,海運船隊具有很強的國家防御軍事國防功能。海運通道的安全暢通對我國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議國家將海運業確定為戰略性服務產業進行重點支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對航運企業實行稅收優惠、關稅減免、低息貸款、進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新造船舶規劃的監管和老舊船舶拆解的法律法規、以及船舶營運補貼等多種支持政策,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和促進政策支持體系;同時,重點支持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的發展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海運業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產業轉變。
2.建議為民營航運企業“走出去”解除“后顧之憂”。在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壓力下,鼓勵民營航運企業“走出去”,應當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通過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稅收政策、給予向境內銀行貸款投資境外企業的境內母公司以貼息補助、免除企業匯回境內利潤的所得稅、向符合資質的民營企業的提供低息融資渠道、以及及時轉換五星紅旗船舶的國內、外營運資質等措施,讓民營航運企業既能“走出去”,又能在境外發展受挫時“走回來”參與國內運營。
3.建議人才培養的政策適當向民營航運企業傾斜。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要素,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及動力所在。引進與加強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保障我國民營航運事業快速發展的基石。
因各種原因,我國中小民營航運企業無法長期留任人才,人才“跳槽”頻繁,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和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建議政府加大培養航運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的力度,在引進和培養人才的政策上,適當向中小航運企業傾斜,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提供優惠政策與良好發展環境、發展協會型職業培訓等多種模式,培養和引進適合中小航運企業需要的專門人才。
4.建立健全國別重大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中小航企業“走出去”,企業更關注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中新情況、新問題的變化,以把握市場風險和機遇,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規劃和策略。
建議建立健全國別重大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加強動態信息收集和反饋,及時警示和通報有關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重大風險,提出應對預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風險。在境外民營企業遭受重大損失時,通過法律、經濟、外交等手段切實維護合法權益。
5.加強中央航運企業境外機構幫扶民營航運企業服務的力度。以中央航運企業境外機構為橋梁,搭建為民營航運企業提供法律援助、處理突發事件、與行政機關、行業組織、工會等溝通協調的服務平臺,讓民營航運企業走得更順利、更穩健、更省心。
二、加快企業發展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我國民營航運企業“走出去”,歸根結底要落在航運企業自身的發展上。為此,建議如下:
1.苦練內功,強身健體,增強企業綜合實力。
2.把商業沖動與發展規劃結合好,對投資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做深入的研究和理性分析。
3.建立健全境外管理規章制度,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組織建設。
4.專營主業,抓好國際精品航線和國際品牌的打造,注重創新。
5.誠實守信,提升企業信譽,踐行社會責任。
中國船東協會作為我國航運業的民間社團組織,在民營航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協會一直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做好各項工作,全心全意為會員和廣大民營航運企業服務,幫助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讓我國民營航運企業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航運在線:近期,中船協致函貨主企業呼吁落實交通部《關于進一步規范貨主投資國內航運業的公告》再度引發行業熱議,面對各種猜測和質疑,中船協做出了哪些回應?
張守國:自2011年10月8日交通運輸部頒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貨主投資國內航運業的公告》([2011年]第58號公告)以來,協會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呼吁貨主航運企業嚴格貫徹落實公告精神,并向交通運輸部建議“適當控制貨主航運企業擴大運力規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月29日,交通運輸部在上海召開了“貨主投資航運企業座談會”,我在會上也談到過:當前國內干散貨水運市場形勢十分嚴峻,為促進我國航運市場盡早復蘇,一方面,協會呼吁航運企業“理性發展”和“合作共贏”。即:企業要提高自律意識,從大局出發來審視和制定經營策略,不盲目擴張運力、理性定價,自覺維護市場秩序;航運企業間、航運企業與貨主企業間,要同心協力,團結合作,共同承擔起促進行業有序發展的社會職責;在法律與政策法規允許的條件下,實現資源結構的調整與重組,構建合作聯(合)盟機制,走合作共贏之路。另一方面,協會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加強運力調控,盡快出臺“提前淘汰老舊船舶和報廢高齡船舶的政策,及時查處惡性殺價、低價傾銷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等相關政策性措施。協會將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政府主管部門與航運企業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幫助航運企業維護合法權益,促進我國航運業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航運在線:最后一個問題,中國鋼鐵業處于微利,如何破解這種困局;
張守國: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中國鐵礦石保證體系,促進鐵礦石貿易地區格局多元化;改變和解決中國鐵礦石進口貿易商高度分散(150多家)、內部無序競爭的局面,增強、掌握我國鐵礦石進口的話語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船東協會、中國港口協會應形成合力,加強協調與溝通,優勢互補,共同維護我國鋼鐵業、航運業與港口業的長遠利益、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
航運在線:感謝張會長接受我們的采訪。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