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業和航運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拉動作用巨大,但其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在中國躋身全球三大造船國的同時,中國的船舶租賃市場規模也在日趨擴大。
船舶租賃業是現代服務業中的朝陽產業,兼具經濟帶動巨大、創稅能力強、產業結構提升效果明顯、關聯產業拉動力度大等優勢。然而盡管國內金融租賃公司把船舶租賃作為主打產品,卻被諸多繩索捆住了手腳,未來待開發市場巨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船舶租賃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過去,中國多數船舶都由航運企業通過貸款或者自有資金購買,但這種傳統的融資方式,一方面會占用大量的現金而導致企業現金流吃緊,另一方面,銀行貸款也會記入企業負債表。為了應對流動性風險,航運企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融資方式,船舶融資租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漸受到青睞。
近年來我國船舶租賃業發展形勢較好,尤其是在金融租賃領域,國內先共有融資租賃公司296家,天津和上海已成為我國金融租賃機構集聚的重要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船舶租賃業行業始終在一個近乎滑稽的矛盾中惡性循環。每當行業景氣度升高,運費開始攀升,各大航運公司就開始瘋狂下造船訂單,而到了船只真正交付之時,運力過剩,于是行業景氣度和運費回落,全行業陷入虧損,而當行業景氣度逐步回升,航運公司又想通過擴大運量增加收益,又開始訂購船只,周而復始。
前瞻產業研究院船舶租賃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航運企業要對未來航運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跟蹤市場動態,準確把握航運行業發展的軌跡,適時調整發展戰略,控制運力規模。保持一個較為穩定合適的運力,行業低迷時不至于因運力嚴重過剩造成損失,行業景氣時可以通過租賃船舶來解決企業運力的緊張狀況。航運企業還可以根據正常經營的情況,充當船舶的出租方,充分合理的利用公司資源,提高企業效益。因此,船舶租賃是航運企業調整運力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