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初,巴黎港口國監控諒解備忘錄(Pari’s MoU)發布其2010年年度報告,公布黑、灰、白名單內容。巴拿馬船舶注冊史無前例,首次進入白名單。一脫在2008年8月掉入黑名單之污名,并于去年重回灰名單。
Pari’s MoU曾敦促巴拿馬采取一系列嚴格措施,尤其是對于超過20年船齡的船只,要求這些船只在該備忘錄港口范圍內停泊前,送去認證機構檢驗,未執行檢驗的船只將會收到罰款,并從注冊中除名。任何船只若在6個月內受到2次處罰,將自動除籍。
盡管這些措施并不受某些船東的歡迎,它們還是產生了戲劇性效果。只有船舶停駛率下降50%,巴拿馬才能進入白名單。巴拿馬海事局(AMP)海洋事務主任卡士甸萊奴稱:“我們將采用白名單作為吸引大型船只注冊的營銷依據,尤其是油輪。”他還表示,去年的注冊總量上升了850萬噸,2010年的目標則是增加1000萬噸。“我并不想效仿那些進入白名單后停止增長的注冊國。”
巴拿馬的另一個目標則是進入美國“世紀優質船舶計劃”名單,但由于許多注冊巴拿馬旗的小型船只在加勒比海營運,使得這一目標不容易實現。
據編輯超過500總噸商船為依據的倫敦勞氏船舶年鑒顯示,到2010年12月,巴拿馬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注冊國,它擁有8029艘注冊船只,總載重噸超過2億噸,平均船齡為16年。
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