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內部整合 地方航空“卷土重來”
2012年民航屬地化戰略、內部整合繼續上演,航空公司也在積極行動,聯手各地政府和地方國企,或重組地方分公司,或投資建立新的地方航空公司。
4月8日,東航集團與武漢市人民政府戰略重組東航武漢公司,東航集團和武漢市對東航武漢公司共同增資17.5億元,致力于將東航武漢公司打造成為武漢的主力基地航空公司,并納入東航集團發展戰略重點發展。
8月23日,國航內蒙古公司揭牌成立。新成立的國航內蒙古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內蒙古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參股,股東雙方以各自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新公司將以國航內蒙古分公司為基礎,成立部分新的組織機構,原國航內蒙古分公司人員全部劃撥到中國國際航空內蒙古有限公司。
9月24日,南航與河南省政府旗下的國資公司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共同投資設立中國南方航空河南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60億元,其中南航以旗下河南分公司為基礎,并以實物或現金出資的方式出資36億元,占新公司股比的60%,河南航投則以現金出資24億元,占新公司股比的40%。
10月,福州市國資委所出資企業——福州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福州國投公司”)與海航正式簽署《福州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協議書》。福州航空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注冊資本20億元。海南航空出資12億,出資比例60%;福州國投公司出資4億,出資比例20%;另外兩家股東則分別出資2億,各占比10%。
10月16日,青島市交通運輸委透露,青島市已啟動了青島航空公司的籌建工作,目前正在推進中。青島市交通運輸委作為青島航空公司籌建的單位之一,參與籌建相關工作。此前在今年2月份,合肥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合肥航空公司組建方案已經獲得通過,原則上同意組建合肥航空公司,原則上同意成立合肥航空投資公司。
11月26日,東航全資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和原東航河北分公司完成聯合重組,成為新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簡稱“新中聯航”),新中聯航擁有“清一色”的波音飛機23架,下設中聯航河北分公司、北京南苑機場管理公司、佛山沙堤機場管理公司三家分(子)公司,公司總資產達到14億元。
˙地方航空正卷土重來重塑民航市場競爭格局
˙再掀組建地方航空熱業界擔心擾亂市場秩序
˙南航60億合資建河南公司河南航空重組擱淺
˙東航重組中聯航與河北分公司開啟整合大戲
˙國航內蒙古公司成立年底首飛京廣滬等航線
˙海航等4公司出資組建福州航空注冊資本20億
貨運、快遞“兩重天”
在全球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2012年的中國貨運市場更是陷入低谷,“破產清算”成為代名詞。
2012年5月,經歷了連續多年的虧損后,中外運集團旗下的外運發展,與國際航空客貨運巨頭大韓航空,擬將兩者的合營企業銀河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GrandstarCargo,簡稱“銀河貨運”)進行清算。累計負債約3.8億元。
2011年末,即提出自主破產清算的首家中外合資的航空貨運公司——翡翠國際貨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在2012年6月1日,重啟了去年就提出的自主破產清算。總負債達48.37億元。
8月份,友和道通被曝出空倉返漢、長期虧損的不利消息。到10月份,3架全貨機無貨可運,全部趴窩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12月底,東航在上海產交所掛牌轉讓其控股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簡稱“中貨航”)51%股權,考慮到貨運業務景氣度不佳,該筆轉讓或是東方航空對旗下貨運業務加速整合的一個步驟。事實上,整合后的新中貨航去年5月才在上海掛牌成立,雖然通過加強業務整合、推進貨物產品結構調整、開辟滬港貨運快線,以及開發特貨運輸產品等手段來增加貨運收入來源,但由于歐美經濟不景氣、全球貨運市場持續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2011年公司貨運業務仍出現虧損。
與貨運航空的低迷對比的是,多家在國內業務量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的民營快遞企業均希望能夠直接進入航空貨運領域。為了介入上游自行運送包裹,以快遞遞送業務為主的圓通,正在向民航局申請籌建自己的航空公司,擬籌建的航空公司總部將設在杭州蕭山,由圓通全資所有,公司擬引進自己的全貨機運送包裹。媒體也曾經報道,申通快遞副總裁熊大海透露計劃在2013年收購一家航空公司,至少需要7架飛機。
˙客、貨“兩重天”中國航空貨運業低谷反思
˙自建航空公司國內民營快遞“飛天”大冒險
˙翡翠航空自主破產清算中行30億元貸款懸空
˙東航貨運整合提速9.5億叫賣中貨航51%股權
中國民航著力“飛出去”
2012年年初,歐美航企不景氣,中國能否在國際線撿到便宜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民航局也稱多次在國際性論壇上表態,中國民航將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更多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三大航大力引進空中客車A380、空中客車A330、波音787和波音777等遠程與寬體機型,也正是著力布局的舉措。
從數據顯示,目前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大航已占據國內約80%的市場,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較為密集的航線。然而,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三大航的航線數量有限,國際業務拓展仍有上升空間。在今年6月,南航發布公告控股股東擬向公司注資,南航正處在戰略轉型期,大力開拓發展國際航線,南航的目標是將國際線占比達到了24.2%提升到30%。
除了主動開通國際航線外,海外參股并購也是航企“走出去”的重要途徑。2012年3月23日,東航公告擬與澳洲航空,利用澳航擁有的低成本“捷星”品牌,以香港為主要運營基地,共同設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注冊資本:1.15億美元。
10月,媒體報道海航集團將收購法國藍鷹航空公司超過40%股權,從而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該筆收購完成后,藍鷹航空將向法國交通部申請巴黎—北京航線的經營權,進而開通該條航線。11月29日,媒體再曝海航有意接手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Cargolux)35%股權。該公司貨運樞紐位于盧森堡的芬德爾國際機場,是歐洲最大的定期全貨運航空公司,在全球同行業中排名第十。
˙中國將開辟更多國際航線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三大航空公司發力國際市場機遇和挑戰并存
˙海航入股法國藍鷹航空將開通巴黎北京航線
˙東航與捷星航空攜手在香港成立低成本航空
˙海航欲爭歐洲第一大貨運航空公司35%股權
空鐵之爭
2012年年初,鐵道部就曾表示,將有6366公里新鐵路投入運營。鐵路新增里程不僅是去年的3.2倍,也是我國歷史上新線投產最多的一年,中國高鐵“四縱”干線將全部貫通。12月26日,京廣高鐵北京至鄭州段將于正式開通運營,與此前開通運營的鄭州至武漢段、武漢至廣州段連接,至此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鐵線路投入運營。面對高鐵的競爭除了提高便捷服務、優惠產品等正面競爭外,2012年,東航、國航先后開始聯合鐵路,推“空鐵聯運”產品。天津、石家莊機場也借“空鐵聯運”打造進京第二通道。
2012年4月12日,上海鐵路局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在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上海鐵路局還與東航簽訂了“空鐵聯運”產品合作協議,共同約定推出“空鐵通”聯運產品,以發揮各自優勢,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行服務。
11月28日,國航在上海召開“暢行地空-空鐵聯運”產品發布會,國航聯合上海鐵路局,推出“空鐵聯運”產品,將于12月1日啟動上線。此次國航與上海鐵路局攜手打造的“空鐵聯運”,是國航原有在國內首推的“暢行地空”產品的再次升級,最大特點是將航空、鐵路、巴士三種運輸模式納入網絡之中。
˙高鐵攜挑戰與機遇而來空鐵聯運成大勢所趨
˙東航開賣鐵路票華東首個空鐵聯運產品出爐
˙石家莊機場落子空鐵聯運打造進京第二通道
【國際】
破產
2012年開局,歐洲航空業就遭遇困境,多家航空公司相繼關門歇業。運營了24年的西班牙航空(JK)和66年的匈牙利航空(MA)相繼破產停飛。5月3日丹麥低成本航空公司CimberSterling于正式宣布破產,6月26日芬蘭航空有限公司(OF)停止一切業務活動提出破產。
歐洲國有航企也面臨被政府“被拋棄”的命運。葡萄牙政府計劃私有化葡萄牙航空公司(TP),愛爾蘭政府考慮將其持有的愛爾蘭航空公司(EI)25%的股份出手,而捷克也意欲私有化捷克航空公司(OK)。
5月3日豪客比奇飛機公司(HawkerBeechcraft)向紐約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此外,2月17日澳大利亞航空(VC)進入自愿管理程序,停止運營;7月5日烏拉圭航空(PU)關門倒閉……其他倒閉的小公司更是不甚枚舉。
印度的航空公司飽受債務困擾。印度翠鳥航空(IT)自成立以后一直虧損,員工罷工不斷,已經被取消了運營執照。今年印度政府批準國外航企直接投資本國航空公司,控股49%以下的股份,這為印度航企注入了強心針。但是印度高昂的機場費用以及政策等問題,讓國外投資者逡巡不進。
而大型航企也并非一帆風順。美國航空(AA)正在經歷破產重組,是獨立運營還是并購,前途未明。漢莎航空(LH)、法荷航集團(AF-KL)、IAG等老牌公司紛紛縮減開支,調整業務,以提振盈利。法荷航集團計劃削減10%的成本,希望在2014年底前擺脫債務。希望通過暫停加薪和招聘以及裁員來實現上述計劃,法荷航計劃裁員5122人--約占法航10%的職位。IAG最近宣布計劃裁減4500個工作職位和25架飛機。北歐航空(SK)威脅進行破產清算,迫使工會同意各種成本削減方案。而漢莎的成本削減方案遭到了工會反對,該公司計劃裁減3500個行政職位,同時降低員工薪酬及津貼。
不過日本航空(JL)在稻盛和夫的帶領下走出破產保護,并于9月份重新上市,重新打造品牌形象,強勢回歸。
˙歐洲航空公司接連停業或出售 面臨大洗牌
廉航崛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2012年廉價航空發展迅猛,尤其是亞洲地區,一大批廉價航空成立并投入運營。3月1日日本蜜桃航空(PeachAviation)首飛。6月5日新航旗下酷航(Scoot)商業首航。7月3日捷星日本(JetstarJapan)開始了商業運營。8月1日亞航日本正式運營。
歐洲的一些大型航空公司也表示會涉足低成本領域。法荷航計劃成立廉價子公司,以減少虧損;俄羅斯航空(SU)表示將在1年后成立一家低成本子公司。英國易捷航空(U2)在非洲成立低成本公司Fastjet。此外,加拿大航空(AC)成立了低成本子公司Rouge,計劃明年7月運營。
中國低成本航空市場也在發酵,中國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9C)擬在日本、香港建立子公司,進一步擴展市場。中國傳統航空公司也開始試水低成本市場,3月26日,東航(MU)宣布與澳航(QF)合作在香港成立一家廉價航空公司——捷星香港。香港快運航計劃于明年轉型成為低成本航空。低成本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歐美廉航現疲態 廉價航空步入“亞洲時刻”
并購合作
2012年5月智利航空(LA)與巴西塔姆航空(JJ)合并,成立拉美地區最大的航空集團LATAM,市值達到130億美元。
美國聯合包裹(UPS)宣布以51.6億歐元并購TNT快遞集團。
美國合眾國航空(US)一直在試圖與破產保護中的美航合并,而美航也在評估相關并購事宜;美聯航(UA)和大陸航空(CO)的合并進程不是一帆風順,系統故障多次導致合并嚴重延誤;美西南航空(WN)并購穿越航空進展順利,開始整合航線規劃。
中國卓越航空試圖收購破產保護中的豪客比奇飛機公司,最終宣告流產,其5000萬美元保證金也隨之付之東流。而吉林翰星集團收購了美國知名通用航空飛機公司Glasair。
9月澳洲航空宣布與阿聯酋航空(EK)結盟,同時終止了與多個航空公司的代碼共享,將歐洲中轉中心由新加坡遷至迪拜。
˙拉美航空業大重組 將現市值130億美元巨頭
布局中國
中國市場是各大航空公司垂涎欲滴的一塊大蛋糕。中國北京、上海一線城市機場容量有限,新的航班時刻很難得到。同時,中國二線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更高的航空運輸需求。各大航空公司紛紛瞄準中國二線城市,開辟新航線,欲搶先分一杯羹。
美聯航計劃使用其最新的波音787飛機執飛成都、重慶、西安和武漢等中國二線城市;美航在跟各級政府及機場等方面進行討論,看哪些機場和航線能夠為美國航空在不久的未來提供機會。
亞洲廉航巨頭亞航(AK)今年開通了西安、武漢等9條航線;新成立的酷航、亞航日本等也紛紛瞄準中國二線城市。東南亞地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布局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航線網絡。
芬蘭航空公司(AY)、漢莎航空、法國航空和荷蘭皇家航空都有飛往中國二線城市的航線,中東的阿提哈德航空(EY)和卡塔爾航空(QR)也不例外。漢莎航空對南京—法蘭克福航線和3月開通的青島—沈陽—法蘭克福航線的運營情況很滿意。4月新加坡勝安航空公司(MI)開通武漢到新加坡航線。12日,法國航空也開通了武漢到巴黎航線。5月,芬蘭航空開通重慶到赫爾辛基航線
目前新開的國際際航線必然客流不足,預計要有3年左右培育期。不過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提早在二線城市布局是有利的,等將來市場成熟了再進入就為時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