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1日,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航集團)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宣告成立。現在,回顧中航集團10年來改革發展歷程,有利于我們鼓舞信心,堅強斗志,再創新的輝煌。
10年來,中航集團運輸能力快速發展,規模實力實現翻番。截至2011年底,資產規模為1833億元,為10年前的3倍;凈資產達559億元,為10年前的7倍;資產負債率從84.1%下降到69.5%。2011年,全集團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58.7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969.2萬人次,貨郵運輸量142.6萬噸。10年來,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增長3倍;主營業務收入從262億元增加到969億元。
10年來,中航集團牢牢把握安全第一不動搖,統籌安全和效益的協調發展。在生產規模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確保了飛行安全和空防安全。累計安全飛行867萬小時,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重要飛行任務438次,彰顯載旗航空公司風采。安全品質不斷提升,事故征候萬時率遠低于行業標準,在全社會享有良好安全聲譽。
10年來,中航集團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集中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做強做優主業的發展戰略。中航采取了加快運力投入、加快國內布局、開展聯合重組、收購優質股權資源等多種辦法,不斷強化網絡樞紐建設。在較短時間內打造了由國航、國貨航、深圳航、山東航、澳門航、北京航、大連航、內蒙古航等組成,并與國泰航空、星空聯盟深度合作的國內規模最大的航空承運人集團,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航空產業集團奠定了堅實基礎。
10年來,中航集團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創效能力大幅增強。企業利潤總額從 2.85億元增加到百億以上。在國務院國資委 8年業績考核過程中,中航集團獲得7年 A級,實現了新的騰飛。
10年來,中航集團服務水平和品牌價值再創新高。國航成為奧運會唯一航空客運合作伙伴。在世界品牌實驗室2012年排行榜上,國航以 618.8億元品牌價值榮登“中國品牌500強”第24位,列中國民航首位。積極鼓勵技術創新,集團內企業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民航科技進步一等獎。
10年來,中航集團履行社會責任表現突出。向國家共交納稅金32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2萬個。積極支持公益事業達5億元人民幣。國航2004年上市以來累計向社會分紅47億元人民幣。
10年來,中航集團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集團發揮政治優勢、品牌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四好班子”創建活動,成為黨建亮點和品牌。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制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實施了“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和“三個一百”培訓計劃,在實踐中鑄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強、團結敬業、頑強拼搏的干部員工隊伍。曾先后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以及榮獲“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中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中央企業維護穩定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過去的10年,是中航集團在新的發展環境和競爭格局中求新求變、艱苦創業的10年,是科學發展、持續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的10年,是綜合實力和行業地位提升最快的10年,也是為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奠定基礎的10年。
第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地做強做優航空運輸主業。作為航空運輸業龍頭企業之一,中航集團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優先發展航空運輸主業的戰略方向不動搖,通過10年努力,國航成為我國最具實力和盈利能力最強的航空公司,在國內確立了發展領先的優勢地位。同時,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原則,持續精干主業,重構輔業,建設生機勃勃的航空高相關產業集群,搭建起業務協同、資源共享、和諧發展的格局。
第二,堅持國際國內并舉,堅定不移地打造優秀大型網絡樞紐型航空公司。航空運輸主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找準戰略目標,明確戰略方向,清晰發展路徑。10年來,國航奮力推進網絡樞紐戰略落地,不斷優化機隊、航線結構,積極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形成了國際國內并舉、科學合理優化的網絡樞紐格局。通過與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聯盟――星空聯盟的合作,將服務進一步拓展到181個國家的1160個目的地,打造出中國最為完善、亞太地區領先的北京國際樞紐和國際航空網絡,一躍成為國內周轉量規模最大的航空承運人。
第三,堅持戰略引領,堅定不移地推動主業實現跨越式發展。10年來,集團集中優勢資源扶持主業,加大航空主業投資力度,累計投資1177.5億元。同時,加大開放力度,加快聯合步伐,借助上市、重組、并購、聯合等多種手段,優化主業戰略布局,推動主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集團借力資本市場,先后完成國航A股上市,A股非公開增發和H股定向增發,為主業搭建了境內、外多種融資平臺,注入了急需的發展資金,夯實了發展基礎,為國航的快速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第四,堅持持續安全理念,堅定不移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確保飛行安全和空防安全是航空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中航集團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發揚了安全工作的優良傳統,堅持用安全文化統一企業思想,堅持對安全科學投入,加大安全保障力度。通過持續努力,集團的安全基礎逐步牢固,實現了持續安全發展。10年來,在生產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國航年度飛行事故征候萬時率下降了90%以上,安全品質在行業內顯著領先,為集團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
第五,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提升空地服務水平。服務是航空公司最核心的產品,也是航空公司最直接的競爭。國航從客戶的本質需求出發,對標先進,全力打造高標準的空地服務。全員開展了以安全為核心的“放心工程”、以航班正點和整個服務過程的流暢為核心的“順心工程”、以旅客舒適為核心的“舒心工程”、以盡量滿足旅客合理的個性需求為核心的“動心工程”的“四心服務”工程。2007年躋身“世界品牌500強”后,連續六年登上“世界品牌500強”,2008年,國航作為北京奧運會航空客運唯一合作伙伴,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大提升,得到了公眾的廣泛認可。與此同時,集團各專業公司為提升主業的服務水平和品牌價值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定不移地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抓住市場機遇謀發展和應對金融危機求生存成為這10年抓效益的主線。集團和主、專業公司全方位強化經營管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效益管理機制,盈利能力普遍提升,最終確立了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集團高度重視對效益的動態管控,實施了每日、每月、每季滾動分析、監控,建立了從預算到考核、從收入到成本、從主業公司到專業公司的全過程、動態效益管理辦法,并根據不同時期特點確定效益調控的重點。2005―2007年,集團成為國資系統榮獲“業績優秀企業”的唯一航空運輸企業。2008―2011年,客座率從75%穩步提升到81.5%。2010年,中航集團在全球35家、亞太地區14家主要航空公司中,綜合經濟效益處于第一位。2012年國際經濟低迷,中航集團上半年同比減利70%,為應對效益嚴峻形勢,集團立即開展“效益推進專項行動”,迅速扭轉了被動局面。
第七,堅持全面提升管理堅定不移地強化治企能力。加強管理、積極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過去10年,中航集團眼睛向內,提升管理,創新發展,向管理要效益、要質量、要增長,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和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持續激發內部活力。10年來,中航集團始終倡導勤儉治企,抓住了降本增效的管理重點。自上而下嚴格控制大項成本和三項費用,對機務維修、客艙供應等實施精細化管理,對行政開支保持高壓態勢。推進節能減排,客機航線二次放行執行率達到70%以上;計算機飛行計劃油量每日放行航班近 800個;航路直飛、APU節油和飛機“瘦身”等項目都取得了實際效果。加強用工薪酬管理,堅持從嚴從緊用工,勞動生產率始終保持提高態勢,2009年全集團實現勞動用工零增長。通過強有力的綜合措施,中航集團在行業內始終保持成本優勢,2011年可用座公里成本水平0.51元,在全行業表現突出。
第八,堅持嚴密防控風險,堅定不移地走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道路。10年來,中航集團從全面風險治理入手,強化依法合規經營,提升穩健經營水平。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發,還是2008年的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波,中航在挑戰的應對中一直砥礪奮進,鏗鏘前行。在風險應對中,集團干部員工隊伍的能力素質得到了充分歷練,團隊士氣和凝聚力不斷激發,企業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明顯增強。
第九,堅持履行責任使命,堅定不移地提升中央企業社會形象。作為大型骨干央企,中航集團牢記中央企業的性質和使命,始終堅定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各項工作部署。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遺余力地履行好政治責任。集團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大局,始終堅定地履行好經濟責任,創造領先業績,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認真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始終堅定地履行好社會責任。在安全發展、環境保護、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公益等各方面作出了模范表率,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