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經濟衰退導致的軍費開支縮減、因環境污染而遭受的政治與民生譴責,以及敵方在漫長能源補給線上發動的致命襲擊等,都給傳統的軍事能源保障模式帶來了一系列復雜而嚴峻的現實挑戰。為此,世界各國開始為軍事能源保障尋求新的變革。
能源不僅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命脈,也是軍事行動一刻都不能或缺的物質基礎。雖然世界各國軍隊都在向信息化邁進,但無論是信息化武器系統所需的電能還是機械化裝備所需的動能,目前主要還是由傳統的化石燃料直接或間接轉化而成的。
為改變軍事行動對能源的過度依賴,美國海軍近日披露了一項神奇的研究——“水變油”,即直接將海水轉化為航空煤油。
這項新技術從海水中直接轉化生成JP-5航空煤油,這種燃料是美海軍噴氣式艦載機的標準燃料。按照設想,該技術是從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氫氣,然后采用一種特殊催化技術,將它們合成為水、熱量和合成烴類碳氫燃料。未來這項新技術可以讓艦隊自主生產燃料,減少運輸成本和環境風險,節約運輸費用,并減少被能源輸出國“卡脖子”風險。如果從海水提取燃料的技術發展成熟,未來航母戰斗群的護航艦艇也可使用這種燃油,將極大提升航母編隊的海上自持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海軍戰略格局。
這一成果的出現要歸結于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正在開展的一場轟轟烈烈的軍事能源保障新變革。這一變革將極大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
軍事能源變革迫在眉睫
50多億加侖,所需經費達132億美元。這一數據是2010年,美軍在軍事行動中消耗的油料,比10年前增加了2倍多。接下來的2011財年,僅美國海軍就動用15艘補給艦,為艦隊運輸近6億加侖燃料。
為實施能源保障付出的遠不止是金錢,還有更加沉重的代價。據美軍運輸司令部統計,僅在2010年,地面車隊就被攻擊1100多次,這還不包括在從前沿作戰基地到巡邏基地之間油料輸送車隊所受到的攻擊。
這些戰場經驗教訓讓西方國家軍隊如坐針氈。他們深切感受到,面對能源保障的諸多風險,如果能夠確保關鍵能源的高效實用,就等同于增加了作戰行動的有效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當今時代,能源就是戰斗力。
為應對能源安全挑戰和助力軍事轉型,歐美國家軍隊近年來非常注重加強頂層設計,把軍事能源安全問題作為優先考慮事項納入到戰略規劃、法規政策、作戰與保障方案之中,積極研發使用更加清潔、高效的多樣化可替代能源,以強力建設“綠色軍隊”,推動能源保障變革。
2008年3月,英國政府發表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列出了導致不安全的6大誘因,其中一項就是能源競爭和軍事能源的籌措與配置問題。英國防部公布的《戰略指南》《國防目標》《國防計劃》和《國防工業政策》等文件中,都相應提出了軍事設施建設、裝備研發采購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節能降耗要求。
美國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2010年版)中,首次強調了能源安全問題需要改革。2010年6月,美國國防部設立了負責作戰能源工作的助理國防部長一職,旨在加強此項工作的領導管理。2011年6月美國國防部頒布首份《作戰能源戰略》,2012年3月又出臺配套實施計劃,要求按照“戰斗更多、能耗更少,選擇更多、風險更少,能力更強、成本更少”的原則推進能源保障模式變革。同時進一步指出,為了構建和維持21世紀的軍事力量,特別是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必須建設“綠色軍隊”,降低對石油燃料的依賴,以更加聰明的方式利用各種能源。
美國媒體稱,美海軍部長雷·麥伯斯已制定目標,希望在2020年讓海軍50%的能耗使用替代燃料,從而削減海軍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依靠科技推進新變革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軍事能源保障變革中發揮著加速劑和增效器的作用。近年來,發達國家軍隊注重積極運用先進理念和科技手段,為深化能源保障變革提供強勁動力。
廣泛采用裝備節能技術美軍計劃到2020年將海上行動所需能耗降低15%,飛行能源利用率提高10%,地面戰場上的能源利用率提高50%。近5年來,美軍投入1.31億美元研發燃料系統、發動機等方面的節能技術,計劃逐步用高效能燃料卡車替代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將高效能渦輪發動機應用于下一代遠程轟炸機,以減少礦物燃料消耗。美海軍推出“靈巧開進”方式,僅運行保障某項任務所必需的裝備系統,并優化艦船載重平衡,從而最大化地提高燃油效率,實現每年降低艦船油耗10%的目標。英國海軍45型“勇敢級”驅逐艦使用的WR-21型燃氣渦輪發動機,與現有的單循環燃氣渦輪機系統相比可節油25%—27%。同時,發達國家軍隊在飛行員、艦員、車輛駕駛員和武器操作員的技能訓練中注重不斷提高模擬訓練器的利用率,并通過改進運輸工具內部結構設置,優化裝載模式和運輸路線等措施,以有效減少燃料消耗。
積極研發使用可替代燃料為化解油價高位運行和石油供應意外中斷的風險,發達國家軍隊正在積極研發使用可替代燃料。美軍在能源戰略文件中提出,通過未來幾年的努力要確保飛機、艦船、車輛和各類保障裝備都能使用可替代燃料。2008年8月,美空軍F-15E“攻擊鷹”成為首架飛行測試合成燃料的戰斗機。合成燃料可由噴氣燃油和天然氣、煤、植物及其他原油替代品,按1∶1比例合成。通過開發此類環境友好型替代燃料,美軍有望到2016年將傳統航油需求降低50%。美國海軍也在推進“綠色艦隊”建設,計劃到2016年所有艦船都可以使用生物燃料和傳統用油的混合燃料。美國陸軍與貝爾能源公司合作研發的生物燃料技術,能夠利用細菌處理可生化降解的廢棄物,如農作物殘渣、動物殘骸和生活垃圾等,再加工生成液態、固態和氣態燃料,以及電能和熱能等。這樣既可提供新型能源所需材料,又可減輕處理垃圾的負擔,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從而變廢為寶、一舉兩得。2008年,英國防部制訂了“終止礦物燃料依賴”計劃,要求采取的措施包括:軍艦將完全依靠電力運轉,而發電機則由從草類中提煉的合成燃料驅動;坦克將由電力驅動,或使用從野草中壓榨提取的油類作燃料;無人機使用由藻類和微生物等加工產生的氫作為燃料,用以發射導彈。
靈活制造利用新型電能當前,利用多種可再生的無污染能源產生所需電能,已成為頗有前景的替代手段。為推行“綠色”建設計劃,英軍開始在威爾士空軍基地、克萊德海軍基地和博文頓兵營等單位試點實施生物發電項目。美軍與政府有關部門、私營企業合作,在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堡(美陸軍最大訓練基地)設計建造的500兆瓦太陽能電站將是美軍最大的太陽能建設工程。海軍計劃建設海洋熱能發電廠,利用海水溫度差異驅動渦輪發電機產生電能。在內華達州的豪索恩軍事基地,美軍計劃于2014年12月建成一個30兆瓦的地熱電廠,供應由地下蒸汽和熱水等天然資源產生的電能,不僅能夠滿足該基地所有的電力需求,還可將剩余部分銷售到商業電網。在野戰裝備的電能保障方面,發達國家軍隊正在研發更加便攜高效的電池裝置。例如,反物質電池有望在未來20年投入使用。反物質是一種電荷被逆轉的物質,一塊鈕扣大小反物質的能量是航天飛機起飛時所用能量的123倍,能夠為一輛戰車的機動越野、武器發射和通信聯絡提供可用30—40年的能源。使用反物質裝置,將可消除某些裝備系統的電能再補給需要。
系統建設綠色環保軍營美軍指出,營區設施是戰斗力生成的家園,未來建設的所有房屋都要采用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采取的措施包括,推廣使用能源和水消耗實時監控系統,對基地能源保障進行精細管理;實施日光照明、冷卻房頂、太陽能加熱和雨水管理等方面的改造,通過改進水流技術節省水資源;安裝發電機遙控裝置,根據需要關閉和打開電源,對電能進行智能化控制等。通過對華盛頓州劉易斯堡的改建,該營區的飲用水需求量降低了30%,工業供熱和空調效能超過了國家標準的15%—35%。在此基礎上,美軍還提出了建設“零能耗”軍事設施的目標。“零能耗”是指基地營區所使用的能源或水,不多于通過循環利用方式減少和產生的廢物總量。建設“零能耗”基地的方法是根據任務需求統籌考慮營區設施的能源使用、廢物降解、交通出行等因素,采用整體規劃方式把各建筑物及其子系統和設備的功能進行一體化整合。
著力改進野戰能源保障現代戰場實踐表明,降低軍隊對遠途供應燃料的依賴程度,可減少運輸保障需求,進而減緩補給線上的遭襲風險。在阿富汗,美軍修建了使用太陽能供電的哨所。在野戰條件下使用的“便攜式混合電力系統”,可使用太陽能、風能等產生5千瓦的電能,其應用前景已在伊拉克軍事行動中得到印證。便攜式能量增強型背包系統可通過一塊62瓦不反光且可靈活轉換角度的太陽能面板為電池充電,并可通過北約制式插座或點燃器為多國軍隊車輛供電。北約軍隊使用噴霧泡沫絕緣材料在前方作戰基地搭建的臨時建筑,防塵、防熱、防冷、防噪等功能得到明顯增強,可節省50%的能源需求。為滿足戰場急需而快速列裝的新型戰術用水凈化系統,生產效率較傳統型號提高了10多倍。并且,所有洗衣、淋浴設施大都采用了水循環技術,有效減少了作戰人員的用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