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新疆廣匯集團從巴西購買的商務飛機“世襲1000”將進行首飛,新疆男籃計劃將這架“世襲1000”作為球隊的專機,這將成為CBA歷史上第一支擁有專機的球隊。同日,注冊資本高達15億元人民幣(中航工業出資1.8億元占12%,中航通飛出資7.95億元占53%,河北航空投資集團出資5.25億元占35%)的華北飛機公司成立。據內部人士透露,華北飛機公司將主要致力于通用飛機制造產業,同時兼顧其他服務,如機場建設、飛機維護等業務。根據合資協議,中航通飛將向新公司移交石飛的資產。
一天之內,有兩條關乎航空業的消息發布,只能說明,在國內,通用航空已經成了一塊炙手可熱的肥肉,通用航空已成為一門朝陽產業。
通航熱悄然興起,主要是由于2009年底國家民航局針對通用航空出臺的《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措施》,不僅使中國通航產業的發展前景頓時明朗起來,而且還引來群雄逐鹿、分割通用航空。
應該說,這是繼礦藏、水利、煤炭等基礎能源被分配完畢后,很多投資者或目光敏銳者又把目光盯上通用航空。悄然間,通航,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開始被媒體關注起來,而“小飛機”這一通俗名稱也逐漸出現在尋常百姓生活中。
據悉,目前,除國家認可的通用航空基地外,國內多個省市縣大張旗鼓,紛紛上馬“通用航空”。被認為是中國最后一塊蛋糕的通用航空將被瓜分殆盡。
無論國內還是國際,目前對通航概念都比較統一,那就是除軍用飛行、民用航班之外,所有飛起來的飛行,從坐在駕駛艙伸手可以抓住云彩到趙本山或成龍的私人飛機,都可以稱之為通用航空。
就現實情況來看,國內的航空產業布局過于分散,僅中航工業集團下轄的成員單位就多達200余家,分布在全國近20個省、直轄市的數十個城市和地區。近年來,隨著大型飛機項目的啟動、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決定的出臺以及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意見的提出,又立即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航空熱。眾多的航空產業園必將造成重復建設、優勢資源低效利用等問題的發生,不利于產業聚集效應的發揮,無法形成競爭力,為中國航空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無序,是業內人士說得最多的一個詞。
就國內目前通航市場而言,當然企業里的國企就不提了,目前,市場蛋糕還是很小,年平均為20億,實際上,通航的大片市場,因為目前國內的通航企業還沒有形成足夠大規模,所以既未開發,或許又拿不到手。
目前通航處于春秋亂戰時代,只有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形成各方勢力,或許是三國逐鹿都有可能,如同河里的魚必須通過競爭生存,目前是通航風起云涌,未來,大魚吃小魚必定出現,也就是通過并購搞成類似加拿大直升機公司那樣的集團,才能雄霸一方市場。
所有進入這一領域的通航人都意識到,通航只有大眾化,中國才真正成為通用航空大國,進而反哺航空事業,而政府最需要輔佐這種完全來自于民間的熱情。也就是說,何時中國通用航空年產值超過一百億元,那時,中國才真正迎來一個通用航空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