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世界上沒有那個群體對機遇的認識能夠超過中國民營企業家。中國非公經濟從起步時的一無所有、一窮二白,到如今占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總量的一半,在這短短30多年創造奇跡的每一個成功背后,不都充滿了民企群體對機遇獵犬般的發現、追逐、挖掘和滿負荷的使用嗎?
10月中旬,來自全國的上百名民營企業家開始向古城西安匯集,吸引他們的是“第一屆中國民營航空產業發展論壇”背后包含無限可能的
來自天空的機遇
天空是令人遐想的。但是從產業的角度看,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的“天空”卻不能不說是蒼白而貧乏的。
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09年年底,我國擁有通用航空器997架,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每百萬人擁有不足0.5架,機場70余個,年產值17.9億元人民幣。而同一時間節點下的美國,擁有通用航空器23萬余架,約占全國航空器的98%,每百萬人擁有743架;通用航空機場1.68萬個,約占全國各類機場的96%,產值超過1500億美元。
桎梏來自于管制。由于事關國家安全,建國以來我國一直執行嚴格的空域管制,使得在國際上欣欣向榮的通用航空領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唯一沒有全面發展的產業空白。
隨著近年來我國航空產業政策的調整,商用大飛機項目的上馬和通用航空的興起,低空開放也開始走上了“破冰之旅”。2004年,中國民用航空局頒布了第130號令即《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登記管理規定》、2009年底出臺的《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措施》等,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終于迎來了發展的曙光。
2010年8月和10月,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指出航空產業將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培育和發展,并將加快低空空域放開的步伐,從而為我國突破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帶來了機遇。
在最新發布的《2012-2031全球民用航空市場預測》中,波音預測,未來20年內,全球將需要3.4萬架新民用飛機,總價值達4.5萬億美元據空客預測,其中,中國航空市場將需要526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6700億美元,中國將成為美國以外全球最大的飛機市場。空客預測,從2012年到2031年,全球市場對商用飛機的需求量將達到2.82萬架,總價值將近4萬億美元;空客同樣對中國的民航市場極度看好,認為20年后,中國的國內航空客運周轉量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航空客運周轉量第一的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另據中航工業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客運、貨運周轉量的年均增長率將分別達到8.1%和9%,民用客機需新增4583架,民用貨機需新增635架。
航空產業被譽為現代工業之花,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對國民經濟其它產業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據測算,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后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民機銷售額每增長1%,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拉動0.714%。
與此相對應的事實是,2009年僅世界通用飛機制造交付就達195億美元,這么巨大的市場,唯獨沒有中國制造的身影。
差距和空白不正是機遇嗎
西安航空基地的厚望
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實際上也是中國發展現代航空產業所必須借助的力量。
近年來,以波音和空客為典型代表的整機制造商通過國際轉包和風險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勢資源,現代航空產業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全球布局特點。我國以大飛機項目為龍頭的航空產業,完全依靠我國原有軍工力量和國外引進建立我國自主的大飛機供應商體系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必須要借鑒波音、空客的發展經驗,吸引民營資本的廣泛參與,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高效的、富有活力的大飛機供應商體系。
我國原有的航空體制整體上缺乏競爭活力,航空企業體制改革創新也需要民營資本的廣泛參與,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鏈為載體、以商業性和系統性為基本特征的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現代航空產業體系。
縱觀當今世界航空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以美國、英國、法國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它們的航空產業無一例外地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軍民技術緊密融合,高新技術兩用化的特征愈加明顯,不但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國防實力,而且搶占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保持了國家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航空產業必須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這就需要積極吸引民營資本參與到航空產業發展中,加快形成軍民良性互動、科學協調發展的局面。
頁次:1/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