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9月25日公布了中國民航8月份主要運輸生產數據。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我國民航客運量同比增幅繼今年1月份以來首次突破了兩位數,實現11.3%的增長;而繼6、7月份持續下滑后,貨運量也同比微增0.1%。
不過,這似乎只是中國民航業的“風景這邊獨好”。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簡稱“國際航協”)同日公布的最新全球航空兩艙(頭等艙、公務艙)數據,今年7月份,全球航空兩艙客運量首現年內同比下滑,經濟艙客運量增幅也出現“縮水”。國際航協認為,商業信心下降加上歐洲經濟形勢持續黯淡,未來幾個月全球航空客運市場疲軟態勢將加劇。
客運強貨運弱
民航局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民航旅客運輸量為3070.9萬人,同比增長11.3%,貨郵運輸量為45.56萬噸,同比微增0.1%。1-8月,中國民航共完成旅客運輸量21176.0萬人,同比增長9.2%;完成貨郵運輸量341.79萬噸,同比下降4.1%。
由于8月是傳統的航空運輸旺季,國內、國際航線的旅客運輸量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國內航線8月份共運輸旅客2838.2萬人,同比增長10.9%;國際航線8月份共運輸旅客232.7萬人,同比增長13.6%。
與客運相比,8月份貨運業務相對較弱,主要仍為國際航線的拖累。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航線貨郵運輸量32.16萬噸,同比增長4.9%,而國際航線貨郵運輸量13.40萬噸,同比下降9.9%。盡管如此,民航貨運業形勢有所好轉,出現了增長態勢。6、7月份,中國民航貨運量分別同比下滑1.5% 和3.4%。
全球航空市場盡顯疲態
與中國民航業近兩月表現相比,國際航空市場則整體呈現進一步疲軟的態勢。國際航協同日發布最新的兩艙(頭等艙、商務艙)數據顯示,7月份兩艙客運量首次出現年內同比下降,降幅為0.5%。經濟艙客運量同比增長3%,也較6月份6.2%的增幅出現“縮水”。
“7月份兩艙客運量年內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環比也沒有實現增長。兩艙客運量在整個7月都保持放緩的態勢。”國際航協稱。
而比較此前的數據,7月份全球兩艙客運量僅比今年1月增長1%左右。對此,一位航空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1月和7月分別處在典型的航空淡季和旺季,僅有1%的增長很罕見。“兩艙客運量同比下降的情況在過去兩年中也很少見,以往航空業形勢再差,兩艙客運量同比也是增長的。”她分析道。
對此,國際航協稱,歐洲市場疲軟是全球兩艙客運市場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7月份歐洲區內和跨北大西洋地區的兩艙客運市場持續萎靡,同比分別下降3.5%和2.4%。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兩艙客運量有所增長,但部分航線增長放緩。“歐債危機已經開始影響并抑制其他地區的客運需求。”國際航協稱。
國際航協預計,未來幾個月,商業信心的下降加上歐洲經濟形勢的持續黯淡,將加劇航空客運市場的疲軟態勢,尤其是兩艙客運市場,歐洲的萎靡態勢可能將蔓延到其他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