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鐵路部門生產快報,去年,大秦線全年發運煤炭4.2588億噸,同比少完成1428萬噸,較4.5億噸日歷進度累計虧2411萬噸;按照4.5億噸進度,太原局(含西安局)完成34306萬噸,按計劃超156萬噸;呼和局完成7528萬噸,按計劃虧2471萬噸;蘭州局完成753萬噸,按計劃虧96萬噸。去年年底,經過鐵路突擊運輸,11、12月份煤炭發運量有所增長,大秦線分別完成煤炭發運量3815和3938萬噸。
據了解,大秦線發運的煤炭85%輸往我國北方港口煤碼頭,經過秦皇島、唐山等港口裝船后,下水到東南沿海缺煤省市,滿足著當地工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需要。去年,上大秦線外運的煤炭中,主要有同煤、平朔、神華、伊泰、山煤等大型煤炭企業。其中,同煤外銷量為7100萬噸(含同煤本部5500萬噸),平朔7300萬噸,神華5380萬噸(含準格爾3700萬噸),伊泰1800萬噸,山煤2000萬噸。以上五大家合計發運煤炭23580萬噸,占整個大秦線外運煤炭的55.3%,占據“半壁江山”。
新的一年,伴隨著“三西”煤炭產能的釋放、產量的增加,“三西”主要煤炭企業銷量和外運量均有所增加。下游方面,隨著各項宏觀調控措施實施效果的顯現,“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項目陸續開工,以及提振消費政策落實,投資和消費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帶動下游煤炭需求出現反彈,增量將非常明顯,但是,“西煤東調”和“北煤南運”的鐵路瓶頸猶在。
“三西”煤炭基地方面,隨著資源整合的結束,各大煤炭生產基地產量和外銷量將大幅增加。同煤集團煤礦跨越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發運的煤炭主要有:大友一號、同忻優、東優等。
2013年,同煤集團將新增產能2100萬噸,其中,馬家梁礦新增1200萬噸,東周窯礦新增400萬噸。同煤旗下朔州煤電公司新增鐵峰煤礦,朔州分公司旗下蘆子溝、赤峰山、虎龍溝等煤炭資源整合及萬噸列煤站的增加和改造完成,以上煤礦均將增加外運量。
中煤方面,平朔擁有安太堡、安家嶺兩座特大型露天礦,井工一礦、井工二礦、井工三礦三座大型現代化井工礦,五座配套洗煤廠和兩條鐵路專用線。在建的東露天煤礦項目包括露天礦、選煤廠和鐵路專用線三個單項工程,其中露天礦設計年原煤生產能力2000萬噸。在建項目建成后,平朔公司年生產規模將超過億噸。
內蒙古伊泰集團作為億噸級煤炭資源兼并主體,擁有大中型煤礦14座, 其中直屬或控股的酸刺溝煤礦、納林廟一礦、納林廟二礦,還有東興、西營子、準格爾召、酸刺溝四個集運站,總生產能力超過6500萬噸/年,發運的煤炭主要有“伊泰3、4號”;到2015年,伊泰產能將達到1億噸。
神華集團是以煤為基礎,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等為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特大型能源企業。現有58個生產煤礦、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年,旗下:準格爾、哈爾烏素、錦界等煤礦煤質優良,適合電廠、冶金廠使用,深受用戶青睞;發運的煤炭主要有:“準混2、3號”和“神混”。去年下水煤高達2億噸,其中,黃驊港近1億噸,秦皇島港4200萬噸,天津港、唐山港合計5500萬噸。
山煤國際能源集團擁有煤礦14座,年生產能力2040萬噸;還有煤炭發運站80個,年發運能力逾億噸,年港口中轉量逾4000萬噸。發運的煤炭主要為同優1號、同優3號等。隨著“三西”煤炭企業產能和產量的釋放,“三西”主力煤礦生產、外銷、發運數量均呈增長態勢,將為保證貨源供給發揮重要作用。
下游需求方面,2013年,我國將新增發電裝機8500萬千瓦,其中火電機組4000萬千瓦,帶動煤炭需求保持一定水平。今年,國家將繼續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針對性,“穩增長、調結構”的總基調沒有變。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如果國際大環境沒有太大變化,今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穩步增長。而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煤炭需求仍將保持增勢。
鐵路方面,太原路局和呼和局始終為北方秦皇島、唐山等港口提供強大的運力支持。太原鐵路局管轄南北同蒲、大秦、京包、京原、石太、侯月、遷曹等十大干線和寧苛等10條支線,其中,大秦線是我國主要能源輸送大通道。為最大限度發揮大秦鐵路作用,緩解煤炭運輸緊張狀況,鐵道部對大秦鐵路實施持續擴能技術改造,大量開行單元萬噸和兩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全線運量逐年大幅度提高,2010年突破4億噸的運量目標,2011年完成4.4億噸。2012年,受經濟增速趨緩、下游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全年完成煤炭運量僅為4.25億噸。呼和浩特鐵路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管轄京包線、包蘭線等干線8條,包滿線、包石線等支線9條,連接烏海、神東、伊盟、準格爾等主要產煤區。目前在建的連接內蒙資源腹地至河北沿海地區的蒙冀鐵路(準格爾-張家口-曹妃甸)是我國第三條煤炭下水大通道,現已開通了集寧至張家口的集張線,張曹線預計2014年通車,蒙冀鐵路運能為2億噸。
2013年,產地煤炭產能和產量進入快速釋放期,資源供給數量增加。但“三西”煤運通道仍存在瓶頸,大秦線今年仍將維持4.5億噸運量,增加2500萬噸左右。朔黃線通過新建集運線,預計新增貨物運輸能力3000萬噸。在沿海港口曹妃甸、黃驊港運能增加的情況下,鐵路運力投放相對滯后,沿海煤炭市場鐵路運力瓶頸依然存在。2014年以后,隨著“第三通道”的投入使用,鐵路運能得到充分發揮,配套沿海港口煤炭運力逐步釋放,主要貨源地鐵路運力緊張程度將有所趨緩,鐵路運力瓶頸將得到更本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