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本級的2000余輛外省籍大貨車,目前已有70%辦理了登記手續,納入了長效管理與服務。這一成效是如何取得的?昨天(11月22日)下午,全市公安交警大隊長齊聚婺城工貿區,聽取市交警直屬一大隊的試點經驗介紹。今年5月,一大隊在外省籍大貨車較為集中的婺城工貿區建立登記服務站,派駐專管員對外省籍車輛和駕駛人開展長效管理和服務(本版10月11日曾作報道),效果明顯,市交警支隊決定向全市推廣這一做法。
市本級有2000多輛外地貨車
金華市地處交通樞紐,加上又是“水泥之鄉”,多年來吸引、集聚了大量外省籍大貨車及駕駛員常駐。據統計,市本級有外省籍車輛2000余輛,駕駛員約3000人。包括家屬在內,這一群體近萬人。
這些貨車的停放、駕駛員的吃住都在當地,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治安和環境問題。車輛亂停亂放、亂闖紅燈、嚴重超載、交通肇事逃逸等違法行為相當嚴重,事故多發,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
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金華市共發生涉及外省籍車輛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6起,造成死亡21人,占全部3人以上事故的30%。去年,金華市發生涉及外省籍車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6起,占案件總量的12.5%。僅金華交警直屬一大隊轄區,從2008年到今年共發生外省籍貨車立案事故51起,造成47人受傷,1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45.6萬元,占全部大貨車事故的52%;其中,逃逸事故4起,造成一死兩傷的嚴重后果,均為外省籍大貨車所為。
另外,交警與外省籍駕駛人群體之間,存在管理多、服務少,處罰多、溝通少,埋怨多、理解少現象。這“三多三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個群體對部門管理的對抗與抵觸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