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行61年后,飽受爭議的鐵路強制保險將于2013年1月1日起廢止。 除了作為鐵路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外,此舉還意味著每年擁有18.6億人次承運量的鐵路保險市場將向商業保險公司打開。從鐵路票價中剝離出來的鐵路保險將會怎么運作,這是整個保險市場都在關注的問題。
長期以來飽受爭議的鐵路強制保險問題,即將揮別它長達61年的歷史舞臺。
中國政府網日前發布的國務院令第628號文件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將正式廢止《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該《條例》由原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于1951年6月24日發布,1992年后修訂沿用至今,相關保額標準20年未變。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二十一條和《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中關于“15萬元人身傷亡賠償責任限額”的規定也被刪去。
除了作為鐵路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外,此舉還意味著每年擁有18.6億人次承運量的鐵路保險市場將向商業保險公司打開,這將成為誰的蛋糕呢?
鐵道部“自保”的61年
鐵路強制險雖然名為 “保險”,但一直跟保監會和保險公司沒有一點關系,鐵道部自收自保了61年。
這是個有很多歷史原因的故事。 1959年之前,鐵道部通過鐵路強制險收到的保費是送繳到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的。但人保在1959年被取消保險公司建制后,鐵道部便開始自收自保了。等到1979年人保復業成立時,這一塊業務并沒有一起回歸。究其原因,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閻建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很難說清楚”,或許是政策上執行上的問題,也不可回避的是其中的利益紛爭。
即將正式廢止的 《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規定,“旅客的保險金額,不論坐席等次、全票、半票、免票,一律規定為2萬元/人,而旅客的保險費則包括于票價之內,一律按基本票價的2%收費。 ”
對于一個旅客而言,2%的票價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幾毛錢,但相對于去年已超過18.6億人次的全國鐵路運送量來說,這筆保險費用并不小。鐵道部的歷年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2011年全國鐵路客運收入分別為728億元、823.93億元、929.96億元、1090.47億元、1344.91億元和1607億元。按強制險2%的比率來算,鐵道部在這6年的強制保險費收入分別為 14.56億元、16.48億元、18.6億元、21.81億元、26.90億元和32.14億元。
事實上,同樣在1951年由原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的政策還有 《飛機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輪船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而上述兩項條例相繼在1993年和2001年就已被廢止,由旅客強制保險改為自愿保險。但鐵道部的鐵路強制險卻延續至今,相關保額標準亦20年未變。這部分無人監管的“保險”資金運用一直頗受詬病。直到鐵路強制險被廢止的消息傳來,才為它的關系理順帶來了可能。
閻建軍表示,雖然現在還不確定鐵道路是會自己把這塊業務打包給一個保險經紀公司去運作還是徹底放手,但對消費者來說,能夠自由買賣是更有利的,選擇也會更多。
記者了解到,各商業保險公司針對交通意外險的保費、保額、保障范圍和期限都有多種選擇搭配,而且費率更為低廉。譬如人保財險的一款一日期限火車意外險,保費低至5元還可享有10%的會員優惠,而保額卻達到了30萬元,與不管交多少保費都是兩萬元保額的鐵路強制險相比,顯然更有吸引力。
誰的蛋糕?
鐵路強制險從鐵路票價中剝離出來之后將會怎么運作,這是整個商業保險市場都在關注的問題。
這個盤子有多大呢?有業內人士以公路客運的保額和費率水平為標準,估算出18.6億人次的承運人責任險一年所需的保費將近10億元。但閻建軍認為鐵路保險的盤子并不算大。 “因為鐵路的事故率很低,而公路是最不安全的,所以按照市場原則來說,鐵路保險的費率應該更低。 ”
雖然交通意外險穩賺不賠,但對各保險公司利潤貢獻卻有限,因為大部分利潤被中間代理商拿走了。以運作成熟的航意險為例,有統計顯示,目前全球航空意外事故的概率大概為五百萬分之一,即一元保費應對50萬元的保額,即便加上相關管理費用,翻倍之后也應該是兩元保費對50萬元保額,不過目前大部分的航意險定價為20元對50萬元的保額,所以利潤非常可觀。但大部分利潤都是被票務代理商所占據,一些保險公司甚至只能分得一兩成的利潤。
而值得注意的是,保險經紀公司在這一變革中可能會分享到更多利益而備受關注。市場傳言稱鐵道部可能會通過一家保險經紀公司來運作,至于是鐵道部自己成立一家保險經紀公司還是找一家現有的保險經紀,還未有定論。但截至目前,保監會尚未接到鐵道部成立經紀公司相關的申請或申報材料。而從時間上來看,顯然尋找現有公司的情況更現實一些。
已經有不少保險經紀公司對這塊市場表現出了極大興趣。明亞保險經紀公司綜合業務部經理王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說鐵道部找一家經紀公司來做這件事情,更能達到客觀中介的效果。 “我們公司是非常希望有這個機會能夠參與其中,因為就全國而言這一塊的規模比較大,下一步關鍵要看國家的一些政策能否支持讓經紀公司直接參與。放開后的鐵路險從形態上來看可能更像航意險,但又有很大不同,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春節那種排隊買火車票的場面,那樣一種情形再加上這樣一個保險流程,怎么才能使之更簡單化,一個是系統方面的支持,另外得有更好的操作方式,這就是經紀公司的優勢了。 ”
閻建軍也認為通過保險中介的渠道來做會是一個趨勢。 “因為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在內的大行業的財產保險基本上都是由經紀公司來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