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作效率、推動外貿增長。廈門港區,進口集裝箱在港平均堆存期減少了1.75天以上,每一個箱體集裝箱降低成本超過200元,僅東渡口岸近年來就為企業減負超過1億元。昨日,交通運輸部與國家質檢總局在廈門召開合力提高港口口岸工作效率現場推進會,總結“廈門實踐”,推廣“廈門經驗”。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福建省副省長倪岳峰,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國耀,市委常委、副市長康濤等出席。
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高外貿八條意見精神的重要措施,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轉變外貿方式,轉變港口服務方式,降低企業困難和成本負擔的部署和要求。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廈門口岸成功實現了100%出口企業和100%出口產品電子監管,并以“廈門速度”率先全國研發出檢驗檢疫電子監管系統。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指出,此次現場會的召開有利于加大口岸合作力度,努力推進檢驗檢疫大通關建設,實現口岸物流便利化。他要求,交通運輸系統要認真貫徹落實兩部門的合作備忘錄,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深化合作,在信息共享、監管查驗、加強服務等方面密切配合,抓緊落實電子口岸建設,共同提高口岸監管水平和工作效率,推進口岸便利化。同時要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強調,要加快推廣交通-質檢合作的“廈門經驗”,力促外貿穩定增長,通過深化交通-質檢合作,加快船舶、貨物通關速度,節約外貿企業的相關費用,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希望兩部、局進一步密切合作關系,努力拓展合作范圍。
副省長倪岳峰希望全省口岸各通關部門牢固樹立“大通關、大協作、大服務”的理念,積極整合現有港口資源,提升口岸服務效能和工作效率,全力推進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進一步促進通關便利化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