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用電和以樓宇、交通、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超過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超過GDP增速,說明產業結構調整出現可喜的變化。”
電力需求變化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月度增速同比下滑,引發了業界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隱憂,不過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比以往更加注重增長的質量和內容,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新亮點,在用電量數據中也能找到佐證。
數據顯示,1至8月,我國第一產業用電量702億千瓦時,下降0.6%;第二產業用電量24184億千瓦時,增長3.2%;第三產業用電量3760億千瓦時,增長11.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4182億千瓦時,增長12.1%。
“居民生活用電和以樓宇、交通、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超過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超過GDP增速,說明產業結構調整出現可喜的變化。”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
一直以來,第二產業用電量是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最大動力,其貢獻率可達75%左右,其中,重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超過60%。而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7月、8月我國工業用電量增速分別為3.3%、3%、1.1%,工業用電延續下滑態勢,顯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經濟仍在“筑底”過程中。
用電量下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聯的高耗能產業增速下降導致了用電量的回調;也包括今年夏天氣溫不高,多地連續出現降雨天氣等。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認為,雖然今年以來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但隨著國家“穩增長”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和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1萬億千瓦時左右,同比增長達到7%左右。
能源專家則指出,今后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增長會從關注速度轉向更加關注質量,因此,用電量增速回調將成為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