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進江蘇省蘇州產權交易中心,二樓交易大廳里的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著各種邊角廢料的競價信息。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凱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正在參與公開轉讓。最終凱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轉讓的兩個標的競價成功,分別為:廢鐵下腳料,重量18000千克,成交每千克單價2.2元,增值率15.79%;廢塑料下腳料,重量5000千克,經過8次報價最終以每千克單價4.8元成交,增值率23.08%。這是蘇州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平臺運行中的一幕。
蘇州市加工貿易廢料市場化交易自今年9月1日正式運行以來,截至記者發稿,共有74家加工貿易企業加入這一平臺,109家回收企業在平臺注冊登記,平臺已為34個項目組織了44場競價會,拍賣成交率達到89%,成交總金額683萬元,標的總重達1870噸,平均增值率33.85%,增收稅款60余萬元。
陽光交易企業利益最大化
作為加工貿易企業與回收企業間的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加工貿易企業只需向平臺提交申請,生成內銷廢料信息,后續的事情由交易平臺一手包辦,在自由競爭條件下形成加工貿易廢料內銷價格的模式,可以實現保稅加工貿易廢料的陽光交易,使加工企業不再為缺乏加工貿易廢料處理的有效途徑而煩惱,還為企業增加了額外的收入。同時,通過交易實現廢物利用,也為下游企業生產降低了成本,從而確保了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有序。
據蘇州產權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競價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在競價開始前由轉讓方當場錄入競價起始價和保留價,各意向受讓方分別在獨立的競價室和全方位的監控系統下進行報價。競價會現場,南京海關和蘇州海關通過平臺網絡競價系統的監督端口和視頻端口對整個競價會的過程以及現場參與畫面進行全程監督。“平臺充分實現了規劃設計的網絡競價系統和在線監督系統能夠提供遠程參與競價和遠程在線監管的功能。可以說,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實現競價的參與和監督。”這位負責人這樣說。
作為加工貿易企業的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坦言:“加工貿易廢料處理,對于企業來說是件棘手的事情。”由于加工貿易廢料的辨別分類鑒定難,尋找具有相關資質的回收企業難,回收價格的確定更難,大量加工貿易廢料因不能及時處理只能囤積在企業倉庫中,既影響企業正常資金周轉,又占倉儲空間,還會造成一系列安全隱患。這位負責人說,有了這個交易平臺后,“企業的這些難題迎刃而解,陽光化的交易也能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作為回收企業的某公司負責人也對交易中心的建立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交易中心的建立為回收企業提供一個公開透明的信息化交易平臺,為企業提供便利化交易服務,進一步規范了目前蘇州地區的交易模式。”
多措并舉搭建平臺
眾所周知,加工貿易廢料處理一向存在價值認定難、管理不規范、環境危害大、權利尋租等現象,蘇州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平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對規范蘇州地區加工貿易廢料管理,維護市場公平秩序,提升經濟、環境及社會效益,都將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2010年11月,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海關總署決定分別在江蘇省蘇州市、廣東省東莞市開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今年7月,海關總署根據蘇州加工貿易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出臺5項支持措施,新措施包括放寬綜保區外發加工期限;統一區內產品出區檢測業務管理;規范特殊區域舊設備出區管理;在提供有效擔保的前提下,經主管海關批準,特殊區域內企業可將其處于區內的保稅貨物進行抵押;改進特殊區域間和保稅物流中心間保稅貨物流轉管理。在蘇州市范圍內開展試點,試點期限為兩年。
為規范加工貿易廢料交易管理,蘇州市7月制定出臺了《蘇州市加工貿易廢料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并設立蘇州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平臺,平臺遵循政府搭臺、市場運作、部門聯動、公平交易的原則,海關負責加工貿易廢料內銷征稅、核查、核銷等監管工作;環保部門負責加工貿易危險廢料的轉移審批、危險廢料處置單位的資格確認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平臺組建、運作監督等工作;監察部門負責交易平臺的監督檢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