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產業前幾年發展迅猛,在國際市場占有極高的市場份額,這引起進口國的高度警惕。美國、歐盟先后對我國光伏產業展開“雙反”調查。我國光伏企業如何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國際貿易戰,度過貿易危機并持續健康發展,備受業界關注。
產業浩劫
國內光伏巨頭全線虧損
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對中國進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展開“雙反”調查,引來一片嘩然。當時,不少國內企業抱有較為樂觀的態度,預計終裁可能擱淺,“雙反”調查不會成立。
時隔一年,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傾銷成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11月23日左右做出終裁,若認定從中國進口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企業造成實質性損害,中國光伏產品將被迫繳納最高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15.97%的反補貼稅。
繼美國之后,中國光伏產業最大的海外市場歐盟也宣布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涉案總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成為中國在國際貿易中遭遇的最大一次反傾銷調查。業內人士估計,如果由于“雙反”而放棄歐盟市場,中國光伏產業將失去74%的市場份額,將對全行業產生災難性的后果。
除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外,印度也躍躍欲試,準備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今年上半年國內光伏業財報顯示,光伏巨頭尚德、英利、賽維全線虧損,這些規模較大的光伏企業都無法抗拒來自國際市場的波動,小企業的處境更是可想而知,中國光伏產業的一次大洗牌已經開始。業內人士擔心,如果國際市場對中國光伏產業 “雙反”調查擴散,將是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場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