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聯儲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___1.html">QE3)為代表,全球市場再度進入各國央行集中釋放寬松政策的時期。這也意味著,中國將再度面臨寬松貨幣的外部市場環境。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如何應對環境變化?
我們在9月16日的金融分析中曾歸納過中國官方研究人士的評價,他們基本一致認為美國的QE3___1.html">QE3政策對中國不利,認為美聯儲的舉措是對全球經濟不負責任,將會影響到全球很多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預計美元貶值將侵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價值。還有國內官方研究人士預計,大規模流動性將推高資產價格,全球資產泡沫壓力將會卷土重來,給中國造成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
在安邦研究團隊看來,國內學者的看法都只是從中國的立場考慮問題,無法形成對形勢變化的客觀看法。還是讓我們看看真實情況如何,以及形勢會如何發展吧。
美聯儲(Fed)主席伯南克10月1日首度回應各界對第三輪量化寬松(QE3___1.html">QE3)政策的質疑。他表示,QE3___1.html">QE3將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減少失業、支撐美元、保護存戶。他重申,極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維持到至少2015年中旬,即使經濟增長升溫,美聯儲仍將維持前所未見的貨幣刺激措施,但決策官員不認為美國經濟疲態會延續到2015年之后。伯南克還認為,即使經濟增長的力道太弱而無法降低高居8%的失業率,美國也不會再現衰退。此外,美國的通脹水平一直徘徊在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附近,通脹預期依舊穩定,物價沒有突然飆升的風險。伯南克說得很清楚了,美國還將把極寬松的貨幣政策維持近三年的時間。
在安邦研究人員看來,現實而理性的應對之策,不是去辯駁美國QE3___1.html">QE3對中國的好壞,而是理性思考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變化,以及中國的政策應該如何調整。安邦的跟蹤研究顯示,不少國家已經在順應本國經濟和國際政策環境的變化,繼續放松本國貨幣政策。
韓國央行日前在每半年公布的貨幣政策報告中表示,韓國央行計劃運用利率政策,確保經濟回復至潛在的增長水準。相較韓國央行上月將穩定物價當做優先要務,這反應出韓國央行現在更強調促進經濟增長。分析人士認為,全球經濟疲軟,加上歐債危機嚴重打擊出口,使得出口取向的韓國經濟近來數月萎靡不振。韓國央行深知降息的壓力越來越大,10月11日韓國央行召開決策會議時降息0.25個百分點的可能性升高。
澳大利亞央行已經采取行動再度降息。10月2日,澳洲央行下調利率0.25個百分點至3.25%,為3年來最低利率。此次澳洲央行降息時機比市場預期要早,顯示澳大利亞對本國經濟增長前景十分擔憂。澳洲央行總裁史蒂文斯(GlennStevens)說:“理事會判斷,就國際情勢的發展而言,明年的成長展望有些疲弱,因此認為稍微放寬貨幣政策是適宜的。”澳大利亞降息也考慮到了中國經濟減速因素,澳洲對中國的出口占整體出口的25%,約為GDP的5%;而鐵礦砂約占對中國出口的60%。史蒂文斯表示,資源投資可能在明年到達頂峰,而且觸頂的水平可能比先前預期的要低,因此務必要讓澳大利亞經濟的其他部分需求盡早開始增強。
同為“金磚國家”的巴西,一邊在指責美聯儲推出QE3___1.html">QE3,一邊在不斷降息。從2011年8月以來,巴西央行已連續第9次降息,創下歷史新低,并且不排除今年10月繼續降息。另一個新興市場大國印度,雖然在今年4月降息后三次維持利率不變,但這是在通脹高達7.55%的情況下才不得已的政策。
情況很清楚,面臨全球普遍的經濟低迷,各國再度進入競相降息的通道,而降息政策最大的考慮,還是本國經濟增長的需要。在當前形勢下,全球經濟的“老大”都只考慮自身,中國就更沒有必要為全球經濟環境去扛什么責任。
最終分析結論:
在我們看來,中國應對全球寬松政策環境時,自身的政策調整應該更加積極進取,完全應該盡早放松貨幣政策,先保住中國的經濟增長,這應該成為最現實、最優先的政策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