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官方網站提前公布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第三、四章內容,著力探討了商品價格變動的通脹效應和適當的貨幣政策反應問題以及財政調整將對經濟體外部平衡產生的影響。
報告第三章題為“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商品價格波動和貨幣政策”。報告的主要觀點是,在央行為應對商品價格沖擊而確定目標時,通脹指標的選擇極其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央行的可信度。在初始貨幣政策可信度低且糧食占消費籃子比重高的經濟體,如重點關注基本通脹而不是總體通脹,將更易于建立可信度。由于商品價格面對的沖擊通常難以預料且不會長久持續,報告建議尋求樹立可信度的央行通常最好的做法是,根據基本通脹而不是總體通脹來傳達其政策目標。
報告第四章題為“自始分離:預算與貿易雙重平衡”。報告認為,財政調整將成為今后幾年內塑造全球經濟輪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為恢復財政可持續性,很多發達經濟體都需要減少其預算赤字。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則需要收緊財政,以重建財政政策空間,一些經濟體還應緩解經濟過熱壓力。
據報告分析,財政政策對經常賬戶具有顯著而持久的影響。經常賬戶改善不僅來自于國內需求下降而導致的進口減少,而且也來自于本幣貶值而導致的出口增加。
報告強調,當眾多經濟體同時收緊財政政策時,對于經常賬戶而言,關鍵要看每個經濟體的財政整頓相較其他經濟體的規模大小。這是因為,所有經濟體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改善其各自經常賬戶差額。
來源: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