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行業是高用能、高排放產業。在本次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杜邦中國副總裁吳堅說,石化行業綜合能耗占全國能耗總量的13%左右,占全國工業能耗總量的18%左右。2010年全行業排放二氧化碳8.63億噸,排放量僅次于電力和鋼鐵行業,位居我國工業部門的第三位。在化工園區建設、“三廢”處理、信息化建設以及碳減排等方面,石化行業面對日益嚴峻的挑戰。為此,專家提出,行業要通過新方式、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理念等“四新”來積極應對這些挑戰。
新方式打造綠色新園區
作為全國目前最大的化工園區,上海化工園區通過新方式打造綠色化工園區,在節能減排和環保方面成效顯著。園區管委會主任張耀倫在介紹經驗時談到,園區的管理采取了四種新方式:即節能減排一定要和可持續發展結合在一起,節能減排和企業的準入聯系在一起,節能減排和企業的循環發展結合在一起,以及推行一體化運作模式。
張耀倫說,不少開發區的建設者往往把發展放在第一位,這容易導致“發展—污染—治理污染”反復循環的惡性發展模式。上海化工園區的經驗是一定要在整個開發實踐過程中,始終堅持環保、安全和節能等可持續發展理念。園區制定了嚴格的標準條件,比如要求進入園區的企業必須具備在國際和國內領先的生產工藝,廢物排放量必須在國際和國內是最小的等。由于嚴格執行這樣的標準,目前入駐上海化工園區的賽科乙烯的綜合能耗比國際平均標準要低10%。
張耀倫說,園區推行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實行產品項目一體化、公用輔助一體化、物流傳輸一體化、安全環境一體化、管理服務一體化等5個一體化。在上海化工園區,倉儲、碼頭、污水處理等工程都不需要企業自己單獨去建,極大地節約了企業建設成本,縮短了建設周期,而且有效地節約了土地資源。
新工藝化“三廢”為資源
湖北興發集團總工程師李永剛從工藝技術角度介紹了“三廢”綜合利用的經驗。李永剛說,企業要舍得投入資金研究環保治理的新工藝。湖北興發集團累計投入上億元資金加大環保治理,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將廢棄物轉化為產品、能源和原料,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對固廢、廢熱、廢水、廢氣等進行綜合整治,將其轉化為新的生產資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李永剛說,為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公司先后引進和開發了一大批節能新工藝和新設備。比如,公司采用循環經濟模式,提高黃磷尾氣回收率,尾氣中磷的濃度降低到了5毫克/升以下。公司的熱管余熱汽包工業裝置將生產過程中的剩余熱能轉化為蒸汽,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每年減少燃煤約20萬噸。
新技術助推企業信息化
“兩化融合”為石化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提供了新機遇。美國SAP公司北亞區油氣化工業務總監孫敦圣說,信息化建設可有效促進石化企業的節能減排。作為世界目前最大的商業軟件供應商,SAP為化工企業提供了ERP解決方案。
孫敦圣說,為幫助石化企業更加充分地利用資源,促進行業節能減排,SAP提供了三項突破性新技術:一是為企業提供生產集成和運營智能監控服務,經過實際驗證,可有效幫助企業節能降耗,提高生產管理效率。二是基于內存計算的技術,可使企業數據運算能力大大提高。三是為企業提供實時、智能、移動的安全解決方案。一旦工廠出現問題,信息系統會自動將信號發送到相關人員的移動終端上,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并能隨時提供解決方案。
新理念把好減排源頭關
福陸公司是全球目前最大的工程設計、采購、施工以及維護公司,福陸中國總工程師唐濱建議說,石化企業在項目建設初期就必須考慮節能減排。他舉例說,最近福陸在國內某項目做前期研究規劃時,專門為客戶提供了一份二氧化碳排放的專題研究報告,內容涉及到該項目今后可能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同時提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以及如何處置回收或捕集封存二氧化碳等。他建議企業在項目初期就作好一個規劃,這樣不僅有利于客戶在今后的決策中擁有一個科學的依據,而且更能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
來源:中國化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