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品種成百上千,微寒凌霜、金秋吐艷,為大眾喜聞樂見。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和食用價值。斑點病是危害菊花的常見病害之一,為提高菊花病蟲害防治效果,便于識別,現將其發生癥狀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斑點病主要有黑斑病、褐斑病、輪斑病等,都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通常在高濕雨季的7月中旬出現,尤其是連日陰雨悶熱、積水久濕、晝夜溫差大時容易較大面積發病,其中發病最多的是褐斑病。起初在莖基部的葉片上出現暗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增多,變成直徑3~10毫米的圓形黑斑,終致全葉干枯。病原體在土壤中長期潛伏,隨雨水或噴灌濺落到葉片上,葉片水濕連續5小時,隨即發病向上蔓延。
防治方法
①加強栽培管理。植株營養生殖其間施用氮、磷、鉀復合肥,防止植株徒長,加強通風、透光,盆與盆之間不要放得過密,澆水時盡量避免淋濕下部腳葉。
②菊花栽培場所、生長期間或冬春季節及時清除病葉并集中燒毀,以減少病源。
③藥劑防治。8~10月份,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65%代森鋅600倍液保護葉片。病害發生后,選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也可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三四次,效果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