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毒性的量度
一般以mg/kg來作為毒性的計量單位。《危規》中常用的毒性指標有7種:
(1)致死中量。“半數致死量”用LD50表示。含義:使一群實驗小動物的死亡率達到50%的每千克體重的毒物用量。
(2)半數致死濃度。用LC50表示對氣體毒物一般用ppm表示,1ppm表示一百萬分之一;對于粉塵毒物用每立方米空間含有毒物的毫克數表示(mg/m3)
(3)最高容許濃度。稱極限國值。用符號TLV表示。指在該濃度下健康成人長期經受也不至于引起急性或慢性危害。
(4)絕對致死量。用LD100表示,即使實驗小動物全部致死的最小用量。
(5)LDL0最小致死量。在已發表的中毒死亡病例報告中的最小攝入量。
(6)最小中毒量。TDL0
(7)最小中毒濃度。TCL0
國內外都將毒害品定為6.1類危險品《危規》
我國鐵道部、交通部的《危規》,把上表對應的I,II級別的包裝的毒害品定級為一級毒害品又稱劇毒品;Ⅲ包裝的毒害品定級為二級毒害品又稱有毒品。
2、感染性物品的定義
感染性物品系指含有致病微生物,能引起病態,甚至死亡的物質。包括基因突變的微生物和生物,生物制品,診斷標本和臨床以及醫療廢物。
(1)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2)包裝和標志:文字“醫療廢物”標志圖形和文字顏色為黑色,底色為醒目的橘紅色。
(3)運輸醫療廢物單位的資格和運輸規定:醫療廢物運輸車應當做到,防漏、防遺留以及其他。車輛注意消毒和清潔,禁止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禁止運輸車搭載乘客。
《醫療廢物轉運車技術要求(試行)》GB19217——2003
3、毒害品的分類以及其他化學性質
(1)有機毒品具有可燃性。二氯甲醚閃點42℃,3—丁烯腈閃點35 ℃,正辛硫醇閃點46 ℃,戊腈閃點40 ℃,異戊腈25 ℃,N—甲基苯胺閃點29.4 ℃,鄰硝基苯甲醚閃點9.6-39 ℃,氯甲苯閃點52 ℃,氯甲酸丁酯閃點36-38 ℃,溴丙酮閃點45 ℃,鄰溴酚42 ℃,糖硫醇閃點45 ℃
(2)部分毒品。KCN+HCl=KCl+HCN↑;KCN+2H2O=HCOOK+NH3 ↑;AsF3+H2O=As2O3+6HF ↑
(3)腐蝕品。
三、幾種常見的毒害品
1、四乙基鉛、氫氰酸以及其鹽、苯胺、硫酸二甲脂、砷及其化合物、生漆。
第七章 放射性物品
一、有關放射性物品的基礎知識
1、放射性物品的定義和物理形態
原子結構、原子核結構、放射性物品的定義和物理形態
2、射線的種類及其性質和相對危害性
(1)a射線,又稱甲種射線。是帶正電的粒子流,由于該粒子的電離作用,一旦進入人體內,因電離作用強大而大量耗損能量,穿不透人體就會積蓄在體內。射線深受細胞包圍,使人的細胞和組織在電離作用下受到嚴重損傷,且致傷集中,不易恢復。要特別注意防止含此射線的物質進入人體內。
(2)B射線。又稱乙種射線。B粒子即是電子。B射線是電子流。帶負電,能穿透人體皮膚角質層使組織受到傷害。但他容易被有機玻璃、塑料、薄鋁片屏蔽掉。對皮膚照射比a射線小。
(3)r射線。丙種射線。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即光子流。不帶電,其射線的外部輻射會破壞人的細胞,對人機體造成傷害。不存在體內照射危害,主要防止外照射。
(4)中子流。在核裂變時,才能從原子核里釋放中子。運輸過程中常見的中子源放出的a粒子轟擊非放射性物質而放出中子。中子按能量可以分為:快中子、慢中子以及熱中子。由于不帶電,不能直接由電離作用而消耗能量,因而穿透力強。中子流在人體長距離穿透時,撞擊碳氫的原子核而發生核反應。這些反應都有r射線放出,對人體的危害極大。所以,中子流對人體的傷害,不論是外照射還是內照射都是嚴重的。而且重質物擋不住中子流。中子彈比原子彈更有殺傷力而且不毀壞建筑物,原因就在此。
3、放射性衰變和放射性活度
(1)放射性衰變和半衰期。所謂半衰期就是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數目因衰變而減少到原來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2)放射性活度,過去稱為放射性強度。放射性活度單位用貝可或居里表示。1貝可=1次衰變/秒。
(3)放射性比活度。單位質量的放射性物質的放射性活度。又稱比放射性或放射性比度。放射性比活度(Am)=放射性活度(A)/放射性物質的質量(或體積)(M)。
對于放射性物質的運輸和包裝有很專業的組織來做,一般的運輸公司不會遇到這些貨物,因此我不做總結。
第八章 腐蝕品
一、腐蝕現象
(1)金屬與酸或堿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被酸氧化而腐蝕。
(3)某些濃強酸使有機物脫水而焦化。
(4)某些堿或濃酸使使含水物質水分吸收。
(5)某些酸性物質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有機物氧化而被腐蝕。
(6)強堿能與油脂、氨基酸反應破壞人體組織。
(7)硫酸的硫化作用,硝酸的硝化作用。
1、濃度對腐蝕率的影響
2、溫度對腐蝕率的影響
3、其他物質對腐蝕率的影響(催化劑或阻化劑)
二、腐蝕品的定義
1、定義:危險貨物中腐蝕品定義為:凡從包裝泄露出來后,接觸人體或其他物品,在短時間內即會在接觸的表面發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造成明顯破壞現象的物品。
2、分級
(1)I級包裝(危險性大的腐蝕品)。與皮膚接觸不超過3min在1h觀察期內出現壞死。
(2)II級包裝(危險性中的腐蝕品)。與皮膚接觸3min以上但不過1h,14天觀察出現壞死。
(3)III級包裝(危險性小的腐蝕品)。
常見腐蝕品
1、硫酸,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硫酸與水混容,98%的硫酸密度1.84,沸點338 ℃,凝固點10 ℃,因為有三氧化二硫溶于其中,又叫發煙硫酸。硫酸鋁、鹽酸、氫氟酸、磷酸鈉和硫酸鈣等,在制造時都要用硫酸。
2、硝酸,工業上硝酸是僅次于硫酸的工業酸。無色液體,通常容有二氧化氮呈紅棕色。68%-70%的溶于水的密度為1.5沸點86 ℃,凝固點-42 ℃。硝酸作為氧化劑,幾乎和一切金屬反應。硫酸和硝酸鹽反應生成硝酸。
3、鹽酸和氯化氫,僅次于硫酸和硝酸的,工業上的三酸二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氯磺酸,甚至比濃硫酸的危險性更大。180℃以上高溫氯磺酸分解為硫酰氯和硫酸。
5、冰醋酸,乙酸是一種最普通的有機酸,有強烈的醋味,故叫醋酸。醋酸16 ℃冰潔,對金屬和有機物都腐蝕。冰醋酸易燃,遇明火立即燃燒,產生藍色火焰。
冰醋酸的某些鹽類:醋酸鋇、醋酸汞、醋酸鈹、醋酸鉈等均有毒。醋酸和醇反應生成各種酯
6、氫氧化鈉,一般運輸含量是30%和45%的溶液在市場上運輸。運輸時必須防止與空氣接觸,防止與玻璃接觸。
7、肼和水合肼,一般不做商業運輸。是高能的火箭助燃劑,水合肼呈強堿性,是強還原劑。
8、甲醛,運輸中主要是37%-55%的水溶液。并含有0.05%-15%的甲醇做穩定劑。
第九章 其他危險品
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
當某種物品對某種運輸方式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又不具備前列的8大類危險貨物的任何一種特性而可以歸入其中某一類時,有的危規如國際海協和IATA的《危規》都為此設立了第九大類:其他危險品。
其他危險品定義:前八類沒有包括進去,但經驗已經證明或可以證明危規應對其適用的任何其他物質。具有磁性的物質運輸中一般歸為9類雜項。
頁次:5/5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