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在港口作業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集港口作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港區是海關按照我國國情實際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海關的先進管理經驗,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適應跨國公司運作和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新興監管區域,是我國目前港口與陸地區域相融和的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監管區域。是真正意義上的境內關外,是在形式上最接近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模式。
保稅港區具有哪些功能?
1、國際中轉功能;2、國際配送功能;3、國際采購的功能;4、國際轉口貿易的功能;5、出口加工區功能。
保稅港區具有哪些稅收管理優惠政策?
保稅港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稅收政策為:
――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
――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
――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
――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保稅港區管理需要哪些基本要求?
保稅港區實行封閉管理,港區和陸地區域參照出口加工區的標準建設隔離監管設施,貨物和車輛通過通道時要有必要的監管設施和監管措施,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社會車輛通過通道。當地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具體位置,嚴格控制規劃用地面積,依法履行用地報批手續,并擬定保稅港區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經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后,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待條件具備后,由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出口加工區的建設標準聯合驗收。
優惠政策
在稅收方面:從境外進入保稅港區的貨物,海關按照有關規定予以保稅,或者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從保稅港區運往境外的貨物,免征出口關稅;從保稅港區進入國內的貨物,按照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照貨物實際狀態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保稅港區企業生產的供區內銷售或者運往境外的產品,免征相應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保稅港區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國內貨物進入保稅港區視同出口,按照規定實行退稅。
在監管方面:保稅港區內貨物可以自由流轉;對保稅港區與境外之間進出的貨物,不實行進出口許可證件管理;對誠信等級高的企業所申報的危險貨物,可視為內陸直接裝船,不再開箱查驗;對境外進入保稅港區的貨物,檢驗檢疫部門只檢疫不檢驗;對進入保稅港區的國際航行船舶,實施電訊檢疫或者碼頭檢疫,一般不再實施錨地檢疫。
我國建設保稅港區的基本情況
序號 批復時間 名稱 規劃面積(平方公里)
01、20050622 上海洋山保稅港區 8.14 中國第一個保稅港區
02、20060831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10
03、20060831 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6.88
04、20070924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 9.21
05、20080224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7.7
06、20080529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10
07、20080605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9.5092
08、20080907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9.72
09、20081018 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 3.71
10、20081018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7.06
11、20081112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8.37 唯一一個位于中國內陸地區的保稅港區,第一個采取“水港+空港”的保稅港區
12、20081118 張家港保稅港區4.1 江蘇以及長江中下游沿線第一個保稅港區,第一個位于縣域口岸的保稅港區
13、20090922煙臺保稅港區 7.26全國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區和臨近港口整合轉型升級形成的保稅港區
14、20100518福州保稅港區 9.2
一、上海洋山港保稅港區 洋山港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內首個保稅港區,由規劃中的小洋山港口區域、東海大橋和與之相連接的陸上特定區域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區域面積達2.14平方公里;陸地區域位于上海市南匯蘆潮港,面積6平方公里。洋山保稅港區實行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港區的“三區合一”,更凸現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洋山保稅港區的設立和洋山海關的開通,對于充分發揮洋山港區的區位優勢和功能作用,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拓展相關功能,實現港口經濟與產業經濟的聯動發展,全面提升上海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確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和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保稅港區內的洋山港一期碼頭自05年年底投入運營以來,狀況良好,一期碼頭設計吞吐能力為220萬TEU,06年年底達到300萬TEU。
二、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是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后,中國批準設立的第2個保稅港區,也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正在建設的東疆港區位于天津港東北部,為淺海灘涂人工造陸形成的三面環海半島式港區,面積30平方公里。規劃為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綜合配套服務區“三大區域”。其中,物流加工區和碼頭作業區的一部分將建設成為保稅港區,國務院批復(國函[2006]81號)同意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規劃建設面積為10平方公里,目前,保稅港的建設已全面展開,預計2007年底封關運營。東疆港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毗鄰天津開發區、保稅區,三面環海,一面與陸地相通,港區內兩條貨運干道和兩條客運干道既充分保證集疏運交通的需要,又實現了客貨運交通的分離。
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津塘公路及津濱輕軌、京津城際快速鐵路將港區與中心市區貫通。完善的公路、鐵路、客運輕軌等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將確保港區貨物運輸和辦公、生活旅游交通的順暢與通達。東疆保稅港區將按照國際樞紐港、自由港及自由貿易區的運作模式和慣例,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實行國外貨物入港保稅,國內貨物入港退稅,港內加工產品不征收增值稅,港內貨物自由流通并不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等政策。在稅收、外匯、船舶及人員等方面實行更為開放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三、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大窯灣保稅港區規劃面積6.88平方公里,涵蓋大連保稅物流園及大窯灣區域集團所屬的集裝箱、汽車碼頭等多個專業化碼頭。保稅港區將具備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4大功能,可以全面發展港口作業、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展示等7個方面的業務。設立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是落實中央提出把大連建成東北亞地區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擴大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本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促進東北大物流的發展,提升東北經濟區的國際競爭力。三大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與業務設置基本相似。
四、海南洋浦保稅港區 洋浦保稅港區規劃建設面積9.2063平方公里。保稅港區按照“統一規劃、一次報批、分步實施、分級驗收”的原則,分三期進行建設。保稅港區主要規劃為港口作業區、倉儲物流中轉區、出口加工區和研發加工制造區4個基本功能區。其發展定位是:建成環北部灣地區面向東南亞最為開放的航運中心和石油、天然氣、化工原料、漿紙、紙制品、公共貨物保稅倉儲、中轉交易的物流中心以及化工下游產品出口加工基地。
五、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梅山保稅港區位于寧波北侖區梅山島,距離寧波市中心40公里左右,規劃建設面積7.7平方公里,具有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功能。該保稅港區的規劃布局包括碼頭作業區、物流倉儲加工區和港口配套服務區,預期將用2年時間通過有關部門驗收。
六、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欽州保稅港區位于欽州市欽州港大欖坪作業區,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港區范圍為:北至金光工業園啟動區,西至欽州港10萬噸進港航道,東至大環作業區后方陸域,南至大欖坪南作業區。欽州保稅港區的功能和稅收、外匯政策按照《國務院關于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有關規定執行,保稅港區實行封閉管理。
七、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核定規劃面積9.5092平方公里,包括A、B、C三個區域,即嵩嶼港區、海滄港區1#~8#泊位及已建倉儲物流園區;已建成的廈門海滄出口加工區;海滄港區14#~19#泊位港區。這三個地塊,將以全封閉高架道路(地道)連接形成封閉的統一監管區域。海滄保稅港區總體規劃于2008年1月31日通過廈門港口管理局和規劃局聯合審查,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0億元。廈門海滄保稅港區主要開展集裝箱港口運輸裝卸、貨物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業務,以及與國際航運配套的金融、保險、代理、理賠、檢測等服務業務。保稅港區按照海關“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入港退稅”的監管原則,實行全域封閉化、信息化、集約化的監管,并且做到進口貨物入港保稅、出口貨物入港退稅。
八、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設立于膠州灣西海岸,規劃面積 9.72 平方公里,劃分為碼頭作業、綜合物流、國際物流、出口加工等四大功能區,其中碼頭作業區 4.8平方公里,已擁有集裝箱專用泊位12個。保稅港區具有港口作業、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等功能,主要開展集裝箱拆拼、臨港增值加工、物流倉儲、集裝箱國際中轉等業務。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港口、出口加工區等優勢于一體,實行全域封閉化、信息化、集約化監管。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根據規劃,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將于2009年底實現一期封關運營, 2010 年實現港區全面封關運營,屆時港區內集裝箱專用泊位將達到19個,實現集裝箱年吞吐能力 1150 萬標箱。在保稅港區政策帶動下,預計用3至4 年時間,青島港可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之一,成為沿黃九省區進出口貿易集散中心和功能最全、規模最大、政策最優惠、服務最便捷的綜合性大港。
九、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 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位于深圳港西部港區,規劃控制面積3.71209平方公里,其功能包括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同時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有關“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等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要求,該保稅港區將實行封閉管理,并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其不僅要按規定程序履行具體用地報批手續,而且要求擬定保稅港區的開發實施方案和產業發展規劃。此外,該港區將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保稅港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
十、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位于廣州市南沙區龍穴島上, 珠江出海口,內河水網四通八達,支線駁船基本可覆蓋珠三角主要中小碼頭以及華南其他內陸港口。南沙保稅港區設有碼頭作業區、物流倉儲加工區、港口配套服務區等功能區,規劃面積7.06平方公里。南沙保稅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并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保稅港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享受的主要稅收政策為: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十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規劃控制面積8.37平方公里,分水港和空港兩個功能區。其中,水港功能區面積6.00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為:東至江北區寸灘街道寸灘村甘蔗堡社、大橋社,南至沿長江至渝黔高速公路大佛寺大橋,西至渝北區人和鎮童家院子立交,北至渝北區人和鎮雙碑村十七社、220國道。空港功能區面積2.37平方公里,分為兩個地塊。其中地塊一面積1.04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為:東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硚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十社,西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硚田村九社;地塊二面積1.33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為:東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八社,南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六社,西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黎家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七社。
十二、張家港保稅港區 總面積4.1平方公里,是在原有的張家港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的基礎之上建設的。1992年以來,張家港先后設立了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其中,保稅區已引進三資企業近500家,包括世界500強企業20家;保稅物流園區的貨運總量和海關稅收連續三年居全國同類區域之首。這些都為整合后的保稅港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據悉,在張家港保稅港區獲批之前,全國共有上海洋山、天津東疆等12家保稅港區。
十三、煙臺保稅港區 煙臺保稅港區是全國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區和臨近港口整合轉型升級形成的保稅港區,規劃面積7.26平方公里,劃分為港口作業區、物流作業區、公共查驗區、出口加工作業區工等四大功能區,其中港口作業區2.5平方公里。 該保稅港區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港口、出口加工區等優勢于一體,預計用3至4年時間實現封關運營,實行全域封閉化、信息化、集約化監管,煙臺港將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之一,成為沿黃九省區進出口貿易集散中心和功能最全、規模最大、政策最優惠、服務最便捷的綜合性大港。是繼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寧波梅山、廣西欽州、廈門海滄、青島前灣、深圳前海灣、廣州南沙、重慶兩路寸灘、江蘇張家港之后我國第13個保稅港區。
十四、福州保稅港區 福州保稅港位于福清的福州新港(江陰港區),總面積9.2平方公里,由福州保稅物流園區 、鐵路物流園區、福清出口加工區及福州新港1#至9#碼頭等四個區域整合,是在港口作業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集港口作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據了解,福州保稅港區具備港口作業、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七大功能。在便捷通關 方面,將允許來自臺灣 的貨物或臺資企業經營的其他貨物經保稅港區運往大陸其他地區時,實行“分批出貨、定期集中報關”;對臺灣地區與保稅港區之間往來貨物,進入保稅港區后,實施“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2010年5月5日,在福建省赴臺投資企業授牌暨閩臺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福州保稅港區與臺灣基隆自由貿易港區簽訂《兩區對接協議》,兩區對接旨在率先開展涉及兩岸現代物流各個領域的廣泛合作,力爭開兩岸自由貿易港區對接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