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運河是尼加拉瓜計劃開鑿的連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跨洋運河,該運河位于巴拿馬運河北部,按計劃將建設得比巴拿馬運河更深且更寬,以允許那些目前無法穿越巴拿馬運河的巨型油輪能順利通航。2013年6月,尼加拉瓜國民議會批準了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提交的法案,法案旨在斥資25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400億元)修建尼加拉瓜運河,建造和管理該運河的經營許可權交給位于香港的中資財團香港-尼加拉瓜發展投資公司.
歷史背景
開鑿運河的地理環境
尼加拉瓜是中美洲的一個瀕臨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國家,地跨中美地峽。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南北分別同哥斯達黎加和洪都拉斯接壤。
尼加拉瓜南部有該國著名的尼加拉瓜湖 ,太平洋與尼加拉瓜湖之間有19公里的地峽相連,地峽中水深不一,約在23 米至70 米之間。湖水通過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有蒂皮塔帕河與西北方的馬那瓜湖相通。從湖的東南角流出的圣胡安河,全長180公里(112哩),兩岸森林繁茂,為尼加拉瓜與哥斯達黎加的界河,向東南注入加勒比海。湖西南的里瓦斯(Rivas)地峽,寬僅19公里,成為隔離湖域與太平洋的狹窄走廊。
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歷史演進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鑒于該國特殊戰略地緣,早在19世紀初美國西部淘金熱一度高漲時,不少學者就提出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設想。
1820年代曾有人提出開鑿溝通大西洋、太平洋的運河的設想,即由圣胡安河經尼加拉瓜湖,再鑿通里瓦斯地峽。
尼政府正式將其付諸討論始于1833年。
1884年,美國就運河開鑿計劃與尼方正式簽署政治意向書,但最終因尼境內存在的火山隱患而選擇放棄。
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計畫即束之高閣。
上個世紀90年代,尼運河計劃被再度提出,美國、日本和歐洲多家大型建筑集團躍躍欲試,但尼國內財政不足多次阻斷該國“百年夢想”。
2011年11月,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成功連任,加快實現醞釀已久的“尼加拉瓜運河計劃”的愿望變得越發迫切。
2012年7月,尼加拉瓜國民議會3日以86票贊成、2票棄權、0票反對的結果高票批準了政府提交的一份跨洋運河修筑草案,計劃開鑿一條連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約220公里的尼加拉瓜運河。工程預計耗資約300億美元,于2019年部分竣工。
2012年11月,“亞洲時報在線”網站刊文稱,中國已于9月與尼加拉瓜簽訂協議,規定香港的香港-尼加拉瓜發展投資公司投資建造連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運河工程。尼加拉瓜報價300億美元,工期10年。工程建成后運力將超過巴拿馬運河 。
2013年6月11日,據英國媒體報道,尼加拉瓜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向國民議會提交了一項法案,旨在斥資25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400億元)修建一條能夠與巴拿馬運河形成競爭的新運河,而建造和管理該運河的經營許可權交給位于香港的中資財團香港-尼加拉瓜發展投資公司。根據法案內容,運河將橫貫尼加拉瓜,東起加勒比海岸,西至太平洋沿岸。預計運河全長約210公里,將耗時11年完成,其間有望創造4萬個工作機會。
2013年6月13日,尼加拉瓜國會經表決批準了耗資400億美元的尼加拉瓜運河計劃。修建新運河的計劃獲得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的大力支持,而尼加拉瓜國會中支持總統的議員占大多數,因此表決結果并無懸念,草案以61票贊成,25票反對獲得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