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周轉率,又叫庫存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用于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它是銷貨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貨周轉次數,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
存貨周轉率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的補充說明,通過存貨周轉率的計算與分析,可以測定企業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速度,是反映企業購、產、銷平衡效率的一種尺度。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存貨及占用在存貨上的資金周轉速度越快。
存貨周轉率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率(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余額
其中:平均存貨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存貨周轉率(次數)=計算期天數×平均存貨余額÷銷貨成本
存貨周轉率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1)計算存貨周轉率時,使用“銷售收入”還是“銷售成本”作為周轉額,看分析的目的。果分析目的是判斷短期償債能力,應采用銷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評估存貨管理業績,應當使用銷售成本。
(2)存貨周轉率不是越低越好。比如,減少存貨量,可以縮短周轉天數,但可能會對正常的經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
(3)應注意應付款項、存貨和應收賬款(或銷售)之間的關系。
(4)應關注構成存貨的產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產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間的比例關系。正常的情況下,各類存貨之間存在某種比例關系,如果某一類的比重發生明顯的大幅度變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種問題。比如,產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項目減少,很可能銷售不暢,放慢了生產節奏,此時,總的存貨余額可能并沒有顯著變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貨周轉率的顯著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