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運輸知識
集裝箱運輸是將多種多樣的雜貨集裝于具有統一長、寬、高規格的箱體內進行運輸。這些集裝箱既可裝船利用水路運輸,也可通過鐵路、公路運輸,中途更換車船不必把貨物取出,可以提高裝卸效率,有利于機械化操作,消除繁重的體力勞動,減少貨物的損失,簡化繁雜的手續,加快車船周轉,降低運輸成本。同時,集裝箱運輸可做到從發貨人的倉庫直接送到收貨人的倉庫,不必利用中轉倉庫,實行“門到門”的運輸服務。
中國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
集裝箱運輸最早出現在美國,60年代末推廣到世界各地。近年來,中國集裝箱運輸也有很快發展,已在大連、天律、青島、上海、廣州黃埔等海港建立了集裝箱碼頭,提高了海港的吞吐能力和現代化建設。
集裝箱運輸采用專門裝載貨物集裝箱(一般為件雜貨集裝箱),通過海、河、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進行門到門的一種聯合運輸。是物質裝備基礎較強、技術較先進的現代化運輸型式。它在裝卸、運輸與中轉全過程中全部實行機械化、標準化、系列化與專業化。集裝箱運輸首先于1926年在歐洲公路與鐵路間正式運營,以后發展為以港口與海運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聯運。目前已是世界上發展最快且又較為廣泛的運輸形式之一。在保證貨物安全、節約包裝材料、簡化包裝和理貨手續、提高運輸效率、加速貨物運輸、降低運輸成本及改善運輸勞動條件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與明顯效果。
中國集裝箱碼頭合資率超半數
中國集裝箱碼頭運輸發展20年間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長,2007年底,國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億標準箱,中國集裝箱吞吐量連續6年居世界第一。國內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集裝箱碼頭建設經營的多元化。目前,國內港口萬噸級以上專用集裝箱碼頭泊位已達270多個,沿海和內河集裝箱主要碼頭合資率分別占集裝箱泊位總數和集裝箱泊位總通過能力的60%和7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中以及珠江三角洲等一批中小港口,均有中外合資甚至外商獨資經營的集裝箱碼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