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綠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綠色物流是部分學者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課題,從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建立的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統。
綠色物流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定義。但是在國際上,綠色物流已作為繼綠色制造、綠色消費之后的又一個新的綠色熱點,受到廣泛的關注。由A.M.布魯爾、K.J.巴頓和D.A.亨舍爾合著的《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手冊》一書中,認為由"綠色(Green)"和"物流(Logistics)"組合在一起的"綠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一詞,代表著與環境相協調的高效運輸配送系統。
在國內,隨著加入WTO以來國際貿易的日益增多,國內企業不僅面臨同類國際企業的產品質量競爭,還將面臨有關的環境貿易壁壘。國內少數企業及學者已經在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流通、綠色物流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認為綠色物流是指在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中,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物流設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18354-2001)》中規定,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國家標準根據綠色物流與一般物流的差異,對綠色物流的概念進行了規定。在總體上,綠色物流的目標不同于一般物流。一般物流主要是為了實現物流企業的盈利、滿足顧客需求、擴大市場占有率等等,這些目標最終僅是為了實現某一主體的經濟利益。而綠色物流在實現經濟利益目標之上,還追求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一既具經濟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的目標。盡管從宏觀角度和長遠利益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經濟利益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對某一特定的物流企業在特定時期內卻可能存在矛盾。
綠色物流既包括企業的綠色物流,又包括社會對綠色物流的管理、規范和控制。從綠色物流的范圍來看,它既包括各個單項的綠色物流功能要素(如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儲存等),還包括為實現資源再利用而進行的廢棄物循環物流。因而,綠色物流至少還應該從兩個層次來定義。一是微觀層次,一是宏觀層次。
在微觀層次,綠色物流從物流活動的開始就注意防止環境污染,以先進設施和科學管理為手段,在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要素中實現節能、降耗以及減少環境污染,并由此實現盈利目的。
在宏觀層次,綠色物流旨在通過對城市、區域乃至全國的產業布局、人口布局進行合理規劃,適當調整,盡量減少重復的物流活動,降低總的物流發生量;提倡環境友好的物流技術,用健全的標準體系來規范物流企業的環境行為,建立綠色物流評審制度,從技術和管理上抑制物流對環境的影響;大力發展廢棄物流,使之規范化、產業化,最終實現物流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發展。
綠色物流實施策略
1.樹立綠色物流觀念
觀念是一種帶根本性和普遍意義的世界觀,是一定生產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質的反映,是人們活動的指南。由于長期的低生產力,人們更多地考慮溫飽等低層次問題,往往為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為個體利益忽視社會利益,企業因這種非理性需求展開掠奪式經營,忽視長遠利益和生態利益及社會利益,進而導致來自大自然的警告。
2.推行綠色物流經營
物流企業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制定其綠色經營管理策略,以推動綠色物流進一步發展。
1)選擇綠色運輸。通過有效利用車輛,降低車輛運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規劃網點及配送中心、優化配送路線、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載貨率;改變運輸方式,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或海上運輸;使用綠色工具,降低廢氣排放量,等等。
2)提倡綠色包裝。包裝不僅是商品衛士,而且也是商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綠色包裝要醒目環保,還應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環( Recycle)。
3)開展綠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轉向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集中處理流通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減少廢棄物污染,等等。
4)搜集和管理綠色信息。物流不僅是商品空間的轉移,也包括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儲存和利用。綠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儲存的都是各種綠色信息,并及時運用于物流中,促進物流的進一步綠色化。
3.開發綠色物流技術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綠色物流觀念的樹立、綠色物流經營的推行,更離不開綠色物流技術的應用和開發。沒有先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樣,沒有先進綠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綠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們的物流技術與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物流機械化方面、物流自動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網絡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技術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要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否則綠色物流就無從談起。
4.制定綠色物流法規
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
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非常重視制定政策法規,在宏觀上對綠色物流進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動的污染發生源,物流活動的污染發生源主要表現在:運輸工具的廢氣排放污染空氣,流通加工的廢水排放污染水質,一次性包裝的丟棄污染環境,等等。因此,他們制定了諸如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國外的環保法規種類很多,有些規定相當具體、嚴厲,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最新國際環境標志也已經頒布執行。
5.加強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
綠色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要實現綠色物流的目標,培養和造就一批熟悉綠色理論和實務的物流人才是當務之急。
綠色物流實施案例
案例1:
中國臺灣大榮貨運股份有限公司與IBM簽署了一項協議,宣布兩家公司將聯合建立一個全球性物流系統。通過服務器整合,一臺IBMeServeri系列890型高端服務器將集成大榮在臺灣地區的50多臺原有的AS/400機器。
另外,IBM和Asgard系統公司將聯合提供測試、支持、培訓及集成服務。全球IT總部位于臺灣地區的大榮公司在臺灣地區澎湖和金門掌握著大約250個貨運中心,在中國內地也有7個。新的系統將調控該公司的2800多個冷凍運輸車,計6000萬件產品,這相當于每年200萬噸的運輸量。
大榮公司最初以卡車運輸起家,隨后,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采納電子商務,并與IBM建立了密切的業務關系。最近,它又開始向一家綜合的物流服務公司轉變。新的全球物流系統將幫助大榮將業務范圍擴展到內地,并隨之覆蓋大中華地區乃至全球市場。
IBM臺灣公司總經理JasonHsu說:"該服務器整合項目的實施是中國臺灣企業實行全球化建設的一個良好范例,另外,在使用集成的IT平臺來幫助臺灣地區物流企業發展全球業務方面,對IBM臺灣公司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大榮于1970年開始與IBM合作,當時,IBM向該公司提供了很多信息集成技術---從IBMS/34和S/36服務器到IBM4361和AS/400服務器,雙方的合作使大榮公司站在了臺灣貨運市場的前沿。而現在,大榮又一次成為在臺灣地區首次使用IBMeServeri890的公司,它正在向提供綜合服務的全球化物流中心邁進。
案例2:
船舶運輸是貝克啤酒出口業務的最重要運輸方式。貝克啤酒廠毗鄰不來梅港,是其采取海運的最大優勢。憑借全自動化設備,標準集裝箱可在8分鐘內罐滿啤酒,15分鐘內完成一切發運手續。每年,貝克啤酒通過海運方式發往美國一地的啤酒就達9000TEU(為貨柜容量的計算基礎)。
之所以選擇鐵路運輸和海運方式,貝克啤酒解釋為兩個字:環保。歐洲乃至世界范圍陸運運輸的堵塞和污染日益嚴重,貝克啤酒選擇環保的方式不僅節約了運輸成本,還為自己貼上了環保的金色印記。
案例3:日本
地下物流技術在相對人口集中、國土狹小的日本得到了廣泛的關注。2000年日本將地下物流技術列為未來10年政府重點研發的高新技術領域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開通物流專用隧道并實現網絡化,建立集散中心,形成地下物流系統。
日本建設廳的公共設施研究院對東京的地下物流系統進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研究內容涉及了東京地區地下物流系統的交通模擬、經濟環境因素的作用分析以及地下物流系統的構建方式等諸多方面。擬建系統地下通道總長度達到201km,設有106個倉儲設施,通過這些設施可以將地下物流系統與地上物流系統連接起來。系統建成之后能承擔整個東京地區將近36%的貨運,地面車輛運行速度提高30%左右;運輸網絡分析結果顯示每天將會有超過32萬輛的車輛使用該系統,成本效益分析預計系統每年的總收益能達到12億日元,其中包括降低車輛運行成本、行駛時間和事故發生率以及減少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的排放量帶來的綜合效益5。該系統規模大、涵蓋范圍廣,它的優點在于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并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緊密結合,前期研究深入、透徹,保證了地下物流系統的高效率、高質量、高經濟效益以及高社會效益。
案例4:荷蘭
建立專業的地下物流系統是荷蘭發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統的顯著特點。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往返在機場和花卉市場的貨物供應與配送完全依靠公路,對于一些時間性很高的貨物(如空運貨物、鮮花、水果等),擁擠的公路交通將是巨大的威脅,供應和配送的滯期會嚴重影響貨物的質量(鮮花耽擱1天貶值15%)因此,人們計劃在機場和花卉市場之間建立一個專業的地下物流系統,整個花卉的運輸過程全部在地下進行,只在目的地才露出地面,以期達到快捷、安全的運輸效果。
它的特點是服務對象明確,針對性強,因此要求系統設計、構建和運行等過程必須全部按照貨物質量要求的標準來規劃;其局限性在于建造費用高,工程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