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貨運(物流)企業如何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專家、學者、企業管理者他們也許都有各自的答案。但是,解剖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的運作模式,舉一反三,無疑是一個快捷的學習途徑。
發達國家道路貨運企業基本模式
從貨源組織和服務功能來看,發達國家道路貨運(物流)的基本組織模式可分為四種類型:純運輸企業,另擔、快件類物流企業,流通配送型物流企業和綜合類物流企業。
1.純運輸企業。不管美國、日本還是西歐國家,都存在大量單純從事運輸的貨運企業。如2003年,日本有58146家卡車運輸企業,其中10輛以下企業29436家,占50.6%,全日本企業平均車輛23.2輛。1994年底,完成物流量占歐洲40%的荷蘭有道路運輸企業近1萬余個,其中擁有100輛貨車的運輸企業約150個,擁有一輛車的個體戶運輸企業7000余個。
2.另擔、快件類物流模式。主要是指為社會大眾提供另擔、快件服務為主的物流企業。如美國物流百強中有37個為另擔運輸企業。其中典型代表是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 2002年運送的國內外貨物包裹和文件達34億件,營業收入313億美元。又如日本大和運輸株式會社,是日本最早從事宅急便的企業,2003年的營銷額達到了0.87兆日元,約78億美元,擁有車輛25000輛,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9.95%區域和99.9%的人口,受理店多達20多萬家。
3.流通配送型物流企業。主要為購物中心、便利店等流通企業提供商品配送的物流企業。如沃爾瑪物流,是專門為其商品公司配送各類商品的物流企業,如其在美國的配送中心是沃爾瑪公司獨資建立的,專為本公司的連鎖店按時提供商品,確保各店穩定經營。該中心配有200輛車頭,400節車廂,13條配送傳送帶,配送場內設有170個接貨口。中心24小時運轉,每天為分布在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等6個州的沃爾瑪公司的100家連鎖店配送商品。
4.綜合類物流企業。主要為工礦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的物流企業,具有提供從生產物流到銷售物流一條龍服務的能力。如日本的山九株式會社,是一家能夠為跨國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的綜合物流企業,全球都有其物流服務網絡,2003年銷售產值達到3220億日元,約30億美元。
四類企業運作特點及核心競爭要素
1.純運輸企業。這類企業一般不直接涉及貨源組織,其運輸業務一般來源于合同單位或廣大企業的整車貨物,因而在整個物流鏈的分工中處于末端位置。這類企業規模經濟性不高,但是企業的規模大小差距較大,大的可以達到上千、上萬輛規模,小的則僅為一輛規模,而這一規模的決定因素在于貨源。一般來說,一些依附于或被大型物流企業參股或控股的運輸企業,業務來源相對穩定且貨量充足,因而企業規模較大。而一些主要依靠市場獲取貨源的企業,由于市場競爭充分,業務來源不夠穩定,因而企業規模較小。
2.另擔、快件類物流企業。這類企業的服務對象為社會大眾、企業,因而其組貨和服務網絡特別發達(面廣、密度高、網點小)。一般來說貨源以集零為整方式組織,對倉儲、加工要求不高,對服務速度、服務質量要求較高,因而在整個服務過程中對信息化管理和車輛運輸也有很有高的要求。這類企業不僅擁有發達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而且還擁有自己的車隊甚至飛機,并且車隊規模較大。由于另擔快件服務源于千千萬萬社會大眾和企業,因而對于此類企業來說,企業自身服務能力(網絡、服務質量、品牌等)提高,對于其成長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這類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在于發達的組貨網絡、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統、配套的車輛設備以及由此帶來的快速、安全、及時的服務.
3.流通配送型物流企業。對這類企業來說倉庫是其作業核心,一般來說企業的網點不多,但網點倉庫的面積較大,保管和出、入庫貨物量也相應較多,服務區域較廣。網點幾乎都配備先進的分撥設備,如自動傳輸和貨物自動分檢設備。同時其信息系統也特別發達,客戶和物流企業之間基本形成了一條及時的信息傳遞途徑,如超市或24小時便利店賣掉某種商品后,信息立刻傳到物流企業(配送倉庫),物流企業對信息進行處理并為超市或便利店配貨,而物流企業及時將信息傳給生產企業,生產企業根據信息制定計劃并組織生產和采購原材料等。此類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在于先進的貨物分揀傳輸設備與發達的信息管理系統組合,使貨物在庫存最小的情況下及時地運到客戶手中。
4.綜合類物流企業。其業務來源于工礦企業的物流外包業務,因而這類企業具有物流服務所需的所有基本功能,供應鏈管理是其基本理念,同時對信息管理系統要求很高,是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一般都具有一站式服務的能力。網絡覆蓋和密度通常由服務對象的生產銷售范圍決定,如服務對象為跨國企業,則其業務網點可能跨越國界。其網點密度和網點規模介于另擔、快件類企業和流通類企業之間。相對于信息而言,對倉儲及設施設備要求相對較低,擁有一定數量的車輛。其核心競爭要素是足夠的網絡規模和一站式信息管理系統,使客戶的生產銷售管理達到供應鏈管理的要求。
發達國家道路貨運企業給我們的啟示
1.貨源及其組織方式是貨運(物流)企業運作模式的決定因素。從國外貨運(物流)企業基本發展模式可以看出,掌握貨源就掌握了主動權,貨源的特征及對服務的要求決定企業服務的功能組合和網絡布置,而對貨源掌握的多寡決定企業的規模。
2.貨運(物流)企業對車輛的控制方式取決于它對企業核心業務能力的貢獻多寡。運輸市場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市場的車輛資源豐富,貨運(物流)企業是自己擁有車輛(車隊)或者控股運輸企業還是通過運輸市場完成貨物的位移,取決于車輛(車隊)對企業核心業務能力的貢獻多寡,而這又與貨源的附加值和服務要求有較大關系。貨源的附加值越高,對服務要求越高,貨運(物流)企業更可能會自己擁有車輛或控股運輸企業,相反則更多地利用社會車輛運輸。貨源的附加值與其對服務的要求呈正相關。
3.網絡是貨運(物流)企業最基本的組織模式,是我國貨運(物流)企業需要補課的環節。網絡不僅是貨運(物流)企業提高規模效益實現規模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貨運(物流)企業提供全程優質服務的基礎。
4.中小運輸企業將長期存在,提高貨運的組織化程度關鍵在于提高骨干企業的組織化水平。從國外貨運(物流)企業的組織來看,組織化程度很高的企業僅占極少數,而大部分的運輸企業組織化程度并不高,中小運輸有其存在的道理。
5.信息管理系統對物流業務高效運作起十分關鍵的作用。發達的信息管理系統是物流業務高效運作的靈魂,是提高物流業務高效運作的手段。推動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業的轉型,加快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其首要因素是加快企業的信息化進程。
6.物流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不可能一步進入很高的水平,需要與產業和生活水平相協調,需要完成骨干企業的培育和補課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