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除夕之夜到來之時,京東遞交了IPO招股書,計劃赴美上市。這是自2013年年底京東CEO劉強東從美國歸來之后,京東下的又一步引人關注的棋子。從財報來看,京東商城于2013年的平臺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用戶達到1.4億,并在前三季度實現微利,而此次上市融資最高為15億美元,被人們戲稱為京東員工得“春節紅包”。
作為電商巨頭之一,京東的發展前景再一次引發人們的猜想,也讓電商在互聯網金融的博弈變得更有看頭。
有不少人認為,電商做金融是水到渠成。的確,電商在互聯網金融中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以京東為例,經過10年發展,平臺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及供貨商的消費、信用數據,為其在大數據資源的利用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電商所積累的大樣本、全屬性、成本低數據,使得市場需求一旦出現,他們所蘊藏著的潛力就會被不斷挖掘,這一點在之前阿里巴巴試水小貸業務時就已經凸顯出來。而京東的高層在去年也不止一次表示,已經將互聯網金融作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致力于建設服務于全產業鏈的金融集團。對于京東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的發力,總的來說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外部壓力來自于試水較早的阿里巴巴、蘇寧等電商在金融上嘗到的甜頭,這或許讓京東看到電商走金融的路子,不僅可以增加一個盈利點,同時也能對原有業務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從內部來說,京東重金打造金融集團的動力則因為一直以來上游供貨商經常會面對融資困難的問題,庫存周轉率較低導致匯款速度慢,影響作為平臺的京東長遠發展。內外因素的疊加,讓京東在互聯網和金融兩個領域上招兵買馬。
區別于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在消費端的正面對壘,京東另辟蹊徑率先在供應端發力。先是與幾家銀行合作,依托其在大數據上的優勢為銀行提供貸款所需的審核資料,在供貨商貸款環節中扮演一個重要的中介角色。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去年12月16日發布數據稱,截至去年底,其“供應鏈金融”累計融資額已超過4500億元,同時帶動存款超過1000億元。之后,為了更好更快地服務于供應商,去年12月京東正式推出“京保貝”快速融資項目,與過去和銀行的合作相比更具主動權。相關資料顯示,使用“京保貝”服務,供應商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從請款到放款全過程,無需任何擔保和抵押,融資期限長達90天,還可自主決定融資金額和還款時間。京東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4年第一個月,京東供應鏈金融貸款規模再創新高,已經超過了10億元。如果說2013年是創新起跑的一年,那么這樣的開門紅,讓京東新一年的快跑加速更具動力。
除了為上游供貨商提供貸款服務外,京東也不斷地完善供應鏈金融,在個人消費金融領域布局。2012年,京東就收購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網銀在線。經過為時一年的合并調整,網銀在線于去年獲得了基金支付牌照并重新上線。這使得京東的金融觸角向理財服務延伸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與基金公司的合作值得期待。同時,一旦“京保貝”滲透進開放平臺上的商家,網銀在線賬戶也能夠與之對接進行融資,盤活商家的閑置資金,幫助商家進行理財。
同樣是下游領域,今年元旦京東“白條”開始員工內部測試,試圖利用自有資金面向京東用戶推出個人消費貸款服務,消費者在京東購物時可“先消費后付款”,最高可申請1萬元個人貸款和最長30天的免息延后付款,以及3至12期的靈活分期服務。記者聯系到京東工作人員咨詢此項業務的進展情況,她表示目前內測還在進行中,不過基于各項數據都比較可觀,公測應該馬上就會上線,到時候京東的供應鏈金融將更趨完整,不管是對消費者、供貨商,還是京東本身的發展,都是一個利好消息。未來,京東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小貸、理財、消費金融等業務都將一一展開,京東的互聯網金融藍圖也將逐步落地。
無疑,相比剛剛過去的一年,2014年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可謂撥開迷霧看更遼闊的風景——在過去一年的發展基礎之上,整個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秩序更加井然,創新大量涌現。相關監管部門在去年也組織了幾次調研工作,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新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考察,希望讓整個行業在規范中前行。不過,電商乃至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決不會是一盤簡單的棋。不少人預計,京東最強勁的對手阿里巴巴在去年香港上市受阻之后,有可能也會選擇紐約上市融資。而騰訊基于龐大的客戶數量,在電商和理財方面雖開始得并不早,但有著后來者居上的趨勢——春節前與華夏基金合作推出“理財通”,以高于7%的年化收益率搶占市場;春節期間,微信“送紅包”產品也進一步加大了社交粘性,尤其是在銀行卡綁定上,為騰訊又攻下一城。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尤其是在越來越普及的移動端領域內,有著極強的不確定性。不過,不管誰是最后的大贏家,在這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舞臺上,中小微企業及廣大消費者應該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和市場的強烈需求,互聯網金融的2014年更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