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就是商業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一般將其描述為“1+N”的模式: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在歷來的調查中,“資金不足”始終被列為中小企業第一位的問題。有資料顯示,9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或只得到部分滿足。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供應鏈中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
2012年,在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謀求轉型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促使各銀行在小微金融服務尤其是供應鏈金融這片“藍海”中展開了更為激烈的競爭。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調查及市場前景咨詢報告》分析指出,繼深發展在2006年率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的品牌之后,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各家商業銀行,甚至包括四大國有銀行都已涉足于此,許多銀行也獲得了顯著的成效。
(中商情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