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永星7”輪與“曙星1”輪在上海長江口錨地發生碰撞事故,導致滿載近16000噸鋼材并處于錨泊狀態的“曙星1”輪貨艙破損進水,船體緩慢下沉并于次日上午9時左右徹底沉沒。最終,保險公司與“曙星1”輪船東達成了按全損處理的賠付協議,近日已將共計4500萬元賠款支付到位———這是寧波航運保險賠出的最大一筆保險理賠款。
4500萬元的航運保險 理賠大案,凸顯出寧波從“海洋經濟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邁進的過程中,需要更多這樣的航運保險來保駕護航。
據記者了解,當前,航運保險的承保標的已從船舶保險、貨運保險、海事責任保險及保賠保險等擴展到一些與海上運輸不直接相關的海上作業、海上資源開發等工程項目,如海上石油開發保險等。
寧波保監部門提供的信息顯示,2005年至2012年,寧波市船舶險、貨運險合計為航運產業提供了27356.78億元的風險保障,年均風險保障金額3419.60億元,累計賠款支出11.06億元。
寧波保監局財產保險監管處相關人士告訴晚報記者,寧波航運保費份額明顯偏小,僅占全國0.2%,與寧波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的地位不相匹配。這些數據的背后,則凸顯相關海洋產業保障的缺失。
“寧波航運保險的市場空間非常大,特別是浙江海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寧波在搶抓藍色機遇時更少不了航運保險來保駕護航。”寧波保監局副局長姜國富昨日稱。
記者從寧波保監局獲悉,正在寧波醞釀的國內首家航運保險公司也已提交保監會審批。 |